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条一丈长,长似紫丝缰。
长条挽易断,五马过横塘。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杨柳词》第二首。诗中以杨柳为描绘对象,通过“长条一丈长,长似紫丝缰”的形象比喻,展现出杨柳枝条的修长和柔美,将其比作紫色的丝缰,富有诗意。接下来,“长条挽易断”一句,暗示了杨柳虽然美丽,但其柔弱易折,不禁让人联想到离别或哀婉之情。最后一句“五马过横塘”,则以五匹马过塘的场景,衬托出杨柳在风中的摇曳姿态,增添了动态感,整体上营造了一种轻盈而略带凄凉的意境。此诗以柳喻人,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杨柳的深深喜爱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不详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吴王张高宴,台下阅犀兵。
高台三百里,不见越王城。
忽见邯郸道,千秋万岁哀。
君王金不惜,应筑望乡台。
长城饮马窟,饮马马还惊。
宁知呜咽水,犹作宝刀鸣。
未许同交死,全身报国仇。
太阿飞出匣,欲取贾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