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二首(其二)

风转,帆卷,日西斜。人在天涯忆家。

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

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

酒才醒,愁又生。谁听,琵琶不宜停。

形式: 词牌: 河传

鉴赏

这首《河传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首先,“风转,帆卷,日西斜。”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一天将尽的景象,风在吹动,帆被卷起,太阳逐渐西沉,预示着一天的结束。这样的景象不仅勾勒出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

接着,“人在天涯忆家。”直接点明了主题——思乡。身处远方的游子,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夕阳西下的时刻尤为强烈,更加深了离愁别绪。

“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色:稀疏的柳枝间聚集着暮鸦,夕阳映照下,水面波光粼粼,与远处的晚霞交相辉映。这样的画面既美又带有一丝凄凉,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他告诫自己不要靠近船边,因为那里只会让他更加心绪不宁,更何况他的身体瘦弱,更显出内心的脆弱与无助。这里不仅写出了身体的疲惫,更反映了心灵的痛苦。

最后,“酒才醒,愁又生。谁听,琵琶不宜停。”酒醒之后,愁绪再次涌上心头,无人倾听,只有琵琶声在夜空中回荡。琵琶是古代常用的乐器,常用来表达哀怨之情,此处通过琵琶声的持续,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五首(其一)

卓女炉边酒,崔娘画里人。

一晌楚台春,端详依旧是,瘦腰身。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五首(其二)

对面嫌光逼,回身见影单。

花落小屏寒,寸心灰欲尽,泪阑干。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五首(其三)

花影层层碎,炉烟细细吹。

谁识恨千丝,只愁遮不断,两相思。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五首(其四)

茜被何曾暖,铢衣为底熏。

一缕博山云,晓风吹得散,是离魂。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