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篮舆行尽白云层,来款禅居得小亭。
乱石引泉归曲涧,寒风吹雨过中庭。
四旁野色朝昏别,一览岩姿远近青。
宴坐蒲团作何想,光阴不复问尧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图景。诗人乘着竹轿穿行于层层白云之中,最终抵达一处禅居,发现了一个小巧的亭子。他在这里欣赏到自然界的美景:乱石引导泉水流入曲折的山涧,寒风带来细雨飘过庭院。四季变换,这里的景色在朝夕之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无论何时,远处的山峦总是以一抹青翠的姿态映入眼帘。诗人独坐蒲团之上,心无旁骛,沉浸在对自然与时间的思考之中,不再追问岁月流转的痕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平和。
不详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主人蚤岁抽华簪,隐居时作梁父吟。
于今松窗在人境,空有蕙帐留烟岑。
风来翠筱自摇玉,秋著黄花仍散金。
拂拭尘埃记行役,兴来命酒还孤斟。
屹然双阙峙琼台,仰见彤云郁郁开。
三井穷源知海眼,六符垂象应天台。
松杉满道欣初过,芝朮何年得自培。
更听鸣泉杂风籁,直疑笙鹤紫霄来。
白云仙迹纪琅函,三体丹书宝翠岚。
欲问仕涂今捷径,不须高价借终南。
泉溜古今同,临流万虑空。
采芝归绝嶂,添竹映疏丛。
影漾高秋月,声宜深夜风。
真清长在耳,何用抚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