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夏视穫三首(其二)

莫嗤公子务农时,后稷生民亦嶷岐。

稻割黄金镰似月,汗挥白雨袂连帷。

愿趋座上鸡和黍,未种胸中枣与梨。

此乐若嫌儿辈觉,后知何以赖先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不要嘲笑公子在农忙时节,后稷教民稼穑同样伟大。
稻谷熟了,金黄的镰刀如月,汗水如雨下,衣袖湿透像连着帷幕。
希望能共享桌上的鸡肉和小米,心中还未种植的,是希望的枣梨。
如果这种乐趣怕被孩子们察觉,那么未来他们又怎能依赖先人的智慧呢?

注释

嗤:嘲笑。
公子:古代对贵族青年的尊称。
后稷:古代周族始祖,农业之神。
嶷岐:形容才能出众。
稻割:收割稻谷。
鸡和黍:泛指农家食物。
枣与梨:比喻未来的希望。
儿辈:指下一代。
先知:指有远见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和叔夏视穫三首(其二)》。诗人通过描述公子在农忙时节参与劳动的情景,赞扬了后稷教民稼穑的精神。"莫嗤公子务农时"一句表达了对公子不顾身份亲自耕作的肯定,暗示了古人对农事的尊重。"稻割黄金镰似月"运用比喻,描绘出丰收的景象,镰刀在阳光下如弯月,稻谷金黄一片,画面生动。

"汗挥白雨袂连帷"进一步描绘了农夫辛勤劳作的场景,汗水如雨,衣袂湿透,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艰辛。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在丰收的宴席上品尝到自家种植的简单食物,如鸡黍,同时也流露出对内心丰足的追求,即胸中充满知识和智慧,胜过物质的丰富。

最后两句"此乐若嫌儿辈觉,后知何以赖先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事体验的深刻理解,认为这种亲身参与劳动的乐趣,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这是后人依赖先人的智慧和经验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劳动之美,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敬重和对知识传承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叔夏视穫三首(其一)

閒客何如乐圣时,欣闻威凤再鸣岐。

且将诗笔耕尧壤,宁记书囊集汉帷。

日错碎金归野菊,风欺危绿战棠梨。

殷勤云将丰年问,无奈鸿蒙谢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叔夏游双峰二首(其二)

山拥交加翠,风传琐碎音。

想闻尊有酒,待得月穿林。

真乐难陪席,芜词漫写心。

要须专一壑,散策每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叔夏游双峰二首(其一)

有佛留深境,无僧阐大音。

殷勤五字句,摇荡众香林。

自适登临兴,谁窥隐显心。

从来多暇日,悔不早追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周尉立春二首(其二)

新年仍复得诗交,和气排门不待敲。

藏谷寒冰犹北陆,应时甘雨背西郊。

松筠挺挺浮烟色,桃杏纷纷拆绣苞。

准拟寻春多酒肆,芳膻何必费良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