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父老说兵

昔闻天兵入西蜀,鞞鼓乱挝裂岩谷。

金鞍战马踏云梯,日射旌旗红簌簌。

黑雾压城尘涨天,西方杀气成愁烟。

钓鱼台畔古战场,六军战血平三川。

天寒日落愁无色,将军一剑万人敌。

妇女多在官军中,兵气不扬长太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残酷景象,通过对比和强烈的视觉形象,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人以沉郁的情感,讲述了西蜀被军队侵袭的情景,以及战后遗留下来的血腥与哀伤。

"昔闻天兵入西蜀,鞞鼓乱挝裂岩谷"一句,以“昔闻”开篇,表明诗人所述非亲历,而是听闻于父老之口,增添了一层历史感和叙事性。"鞞鼓乱挝裂岩谷"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破坏力度。

"金鞍战马踏云梯,日射旌旗红簌簌"这两句中,“金鞍”、“战马”、“云梯”、“旌旗”等字眼,都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战争画面,同时“红簌簌”也传达了血腥和紧张的氛围。

"黑雾压城尘涨天,西方杀气成愁烟"则转向描写战后的阴霾景象,“黑雾”、“尘涨天”营造出一种末日般的灰暗,而“西方杀气成愁烟”则将战争带来的哀伤与忧虑化为实质,令人感受到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钓鱼台畔古战场,六军战血平三川"这两句通过历史的回放,再次强调了战争所留下的深远影响,而“六军”、“三川”则增添了一种广阔与宏大的感觉。

"天寒日落愁无色,将军一剑万人敌"中,“天寒日落”传递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淡漠感,"愁无色"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而“将军一剑万人敌”则突显了一种英雄气概与孤独感。

最后两句“妇女多在官军中,兵气不扬长太息”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妇女多在官军中"揭示了战争对平民特别是女性的影响,而“兵气不扬长太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局面的深深叹息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战争悲惨、人民苦难以及英雄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浮丘道人招魂歌(其七)

有女有女清且淑,学母晓妆颜如玉。

忆昔狼狈走空谷,不得还家收骨肉。

关河丧乱多杀戮,白日驱人夜烧屋。

一双白璧委沟渎,日暮潜行向天哭。

呜呼七歌兮歌不足,魂招不来泪盈掬。

形式: 古风

浮丘道人招魂歌(其六)

有子有子衣裳单,皮肉冻死伤其寒。

蓬空煨烬不得安,叫怒索饭饥无餐。

乱离走窜千里山,荆棘蹲坐肤不完。

失身被系泪不乾,父闻此语摧心肝。

呜呼六歌兮歌欲残,魂招不来心鼻酸。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浮丘道人招魂歌(其三)

有弟有弟隔风雪,音信不通雁飞绝。

独处空庐坐缧绁,短衣冻指不能结。

天生男儿硬如铁,白刃飞空肢体裂。

此时与汝成永诀,汝于何处收兄骨。

呜呼三歌兮歌声咽,魂招不来泪流血。

形式: 古风

浮丘道人招魂歌(其一)

有客有客浮丘翁,一生能事今日终。

齧毡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空。

睢阳临难气塞充,大呼南八男儿忠。

我公就义何从容,名垂竹帛生英雄。

呜呼一歌兮歌无穷,魂招不来何所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