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其三)访石洞山房

避地曾遗世,逃名但索居。

五株陶令柳,万卷邺□□。

石髓和云煮,芝田带月锄。

亦知吾道拙,便觉□情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避地曾遗世”,隐士选择远离尘嚣,独居于世外,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接着,“逃名但索居”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名声的淡泊,更倾向于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归宿。

“五株陶令柳,万卷邺□□”两句,运用典故,以陶渊明的五株柳树和邺下(三国时期魏国都城)的藏书,象征隐士生活的简朴与丰富的精神世界。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隐士与世俗社会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石髓和云煮,芝田带月锄”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场景,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煮石髓、锄芝田,这些活动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寓意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同时,这些细节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最后,“亦知吾道拙,便觉□情疏”表达了隐士对于自己选择的隐逸之路的反思。他知道自己的道路或许不被世人所理解或认同,但这种孤独感并未使他感到疏离,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617)

张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其四)宿黄龙洞

地僻尘应断,山空翠欲浮。

吹霜岚瘴少,溥露树阴稠。

百折羊肠曲,千盘鸟道修。

诗成意萧飒,不是赋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其五)望玉女峰

未向墉城去,閒游桂海间。

绮霞垂綵袖,香雾染新鬟。

不是望夫石,非同倚市颜。

惟看明月下,幽意似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其六)登飞云顶见日峰

缥缈三峰外,峨峨峰上峰。

未尝烦汉禅,更幸免秦封。

拔地东溟秀,摩天南戒宗。

中宵即见日,天外尚疏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广陵邗沟怀古

不尽邗沟水,微茫日夜流。

潮连扬子渡,烟接海门秋。

树影浮荒堞,蝉声到客舟。

兴亡无限意,落木共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