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门寻陈徵君隐居

萧晨戒征舻,薄戾江门涘。

仰瞻碧玉楼,言访白沙里。

白沙遁世人,蚤脱朱门屣。

玉署重徵君,金闺谢惇史。

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

耕同石户农,道访襄城子。

抠衣已龂龂,入室方济济。

歌商出金石,奏雅中宫徵。

馀韵今百年,精庐有遗址。

宅犹诸葛存,台拟灵光岿。

藤留处士蓑,苔绝幽人履。

空言炳丹青,清风激顽鄙。

嗟予愧斯文,未免乡人耻。

饮河泳道馀,高山徒仰止。

茅茨空寂寞,弦歌恍盈耳。

依依郑公乡,千秋表南纪。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次对古代隐士陈徵君隐居地的探访之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高洁之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清晨出发,至傍晚归来的完整过程,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首句“萧晨戒征舻”,点明了旅程的开始,清晨时分,诗人准备启程,乘坐船只前往目的地。接着,“薄戾江门涘”描述了船只接近江门岸边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临近终点。

“仰瞻碧玉楼,言访白沙里”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目的地的景象,碧玉般的高楼与白沙之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白沙遁世人,蚤脱朱门屣”描绘了陈徵君早年逃离世俗,远离官场束缚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超脱凡尘、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玉署重徵君,金闺谢惇史”则展示了陈徵君虽曾受到朝廷的多次征召,但他最终选择了拒绝,继续过着隐居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坚持。

“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耕同石户农,道访襄城子”等句,进一步描绘了陈徵君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以及他与自然、道家思想的紧密联系。

“歌商出金石,奏雅中宫徵”则通过音乐的描写,展现了陈徵君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雅,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余韵今百年,精庐有遗址”强调了陈徵君生活痕迹的长久影响,即使在他去世多年后,其隐居地仍能感受到他的精神气息。

“宅犹诸葛存,台拟灵光岿”将陈徵君的住所与历史上的名士诸葛相比,进一步提升了其地位与影响力。

“藤留处士蓑,苔绝幽人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再次强调了陈徵君隐居生活的自然与和谐。

“空言炳丹青,清风激顽鄙”表达了诗人对陈徵君精神品质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希望自己的言行也能像陈徵君一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嗟予愧斯文,未免乡人耻。饮河泳道馀,高山徒仰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陈徵君高度的遗憾,以及对陈徵君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佩。

“茅茨空寂寞,弦歌恍盈耳。依依郑公乡,千秋表南纪”则以对陈徵君隐居地的想象结束,表达了对陈徵君生活状态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整首诗通过对陈徵君隐居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与精神世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提升。

收录诗词(3915)

欧大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怀四首(其一)

浩浩沧溟波,萧萧枫树林。

凉飙一夕至,岁序已骎寻。

苕荣委金令,和响收阳禽。

出闻蟪蛄鸣,入听蟋蟀吟。

顾瞻陇坂上,白露忽已深。

触物易为感,忧人怆悲襟。

万恨痛在目,辀张间辰参。

愤切深情恸,忧思谁可任。

往者长已矣,来者方自今。

悠悠宇宙间,谁为相知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怀四首(其二)

落日照古原,步出北门山。

西京昔云季,墟墓多遘患。

取土已过坯,摧墉无遗磗。

珠襦达襚道,玉碗出人间。

荆棘生颓陇,狐兔穴幽埏。

樵牧踯躅歌,便房宁复完。

佳城何郁郁,今见白日寒。

南武雄一州,今不保重泉。

千秋万岁后,人事空长叹。

恻怆雍门吟,泪尽不能言。

形式: 古风

秋怀四首(其三)

出门万里行,少小怀远志。

朅来婴祸患,况感清商气。

块处哀愤盈,行吟百忧至。

破涕不成欢,在心难弃置。

飞蓬恋本根,零落将安寄。

已知昨日非,终身竟谁是。

凝霜被草莱,清露沾兰蕙。

金石亦可销,繁华难久恃。

颓魄无复圆,驰晖倏惊驶。

勉副平生怀,康途策良骥。

形式: 古风

秋怀四首(其四)

洪钧播万物,元气囿群形。

日月递照灼,岁时代迁更。

四十冉冉至,将来耻脩名。

道远期力及,晷刻不暂停。

先正有遗言,拳拳宜服膺。

雌守信抱朴,天全在遗荣。

自得澹无为,夸父岂足矜。

翩彼黄鹄飞,宁与燕雀争。

少年成丑老,朝槿陨夕英。

自非王子乔,谁能阅千龄。

高楫餐霞客,延年学长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