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玻瓈浓露艳幽光,郑宅春芽斗粉枪。
白嫩蛎房调最滑,绿肥龙虱细生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春天景象,以瓷器般的浓露和鲜艳的幽光开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郑宅(可能指某处名园或雅致住所)中早春新芽的生机勃勃。诗人将嫩绿的茶叶比作“粉枪”,暗示了它们娇嫩欲滴、竞相生长的态势。接下来,诗人进一步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蛎房(可能是海鲜的一种)的口感,形容其白嫩滑爽,而龙虱(一种小虫,此处可能象征美食)则因其绿色丰盈而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春天的清新与味觉享受,流露出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不详
天涯风俗漫相亲,吴带曹衣迥不伦。
无复屠苏障两耳,服妖今已被文身。
为爱逃名念采薇,百年无恙一荆扉。
行随远水何关乐,坐对南山似不饥。
披草往来存礼数,提壶吟啸答芳菲。
大都阅世难胜此,窘吏缨緌况墨徽。
丹枫岭上树生香,树里冈原我旧乡。
饮露餐英赓楚些,轩鸿举凤赋山阳。
衣冠故老谁天宝,松竹名园几辟疆?
穷巷到今成寂寞,祗应高卧赞公房。
幽栖昏晓?虚恬,俯仰无营乐事兼。
谷鸟一声流竹径,山云几片就茅檐。
花迷醉梦飞为蝶,月引诗魂化作蟾。
须信为农能免俗,古狂真不畏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