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龙门百尺时,排云少孤立。
分根荫玉池,欲待高鸾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联想,抒发了作者的情感。"龙门百尺时,排云少孤立"中的“龙门”可能指的是山名或别称,形容其高峻;“排云”则是用来描绘这座山在天空中如同巨龙一般的气势。“百尺”表明了树木生长在高耸的岩石之上,而这些树木却"少孤立",意味着它们或许因风雨侵袭而屹立。
接下来的"分根荫玉池,欲待高鸾集"则描绘了一幅水边景象。"分根"可能是指树木的枝干伸展开来,形成了浓荫覆盖着如玉般清澈的水面——“荫玉池”。而"欲待高鸾集"中的“高鸾”有可能是指高飞的鸟类,或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自由和高洁。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自然景象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灵魂的呼唤。
沈约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风格著称。这首《咏孤桐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孤独之美的赞美,以及内心对于自由和纯净自然的渴望。
不详
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缘阶已漠漠,泛水复绵绵。
微根如欲断,轻丝似更联。
长风隐细草,深堂没绮钱。
萦郁无人赠,葳蕤徒可怜。
风来吹叶动,风去畏花伤。
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
讵减当春泪,能断思人肠。
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
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圭。
大谷来既重,岷山道又难。
摧折非所吝,但令入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