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夜漏欲尽起坐达旦

春归不可留,斗柄已峥嵘。

老至不可却,雪鬓森千茎。

少年所读书,废忘如隔生。

旧交死欲尽,存者万里程。

高谈无与发,欲语辄吞声。

悠悠一饱计,泯泯千载名。

逝将山丘归,不见河雒清。

挑灯坐待旦,揽笔衰涕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春天离去无法挽留,北斗七星已经清晰可见。
年事渐高无法阻挡,满头白发如林般密集。
年轻时读过的书,记忆模糊如同隔世。
旧友几乎全部离世,剩下的朋友相隔万里长路。
高谈阔论无人分享,想说话又止于喉头。
一生忙碌只为温饱,名声却在无声中消散。
我决定回归山丘,再见不到黄河和洛水的清澈。
独自挑灯夜坐,握笔写下哀伤的泪水。

注释

峥嵘:形容北斗七星排列分明。
雪鬓:指白发。
隔生:形容记忆遥远,仿佛隔了一生。
万里程:形容朋友分散各地,相距遥远。
吞声:忍住不说话。
泯泯:形容默默无闻。
河雒: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衰涕:衰老的泪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四月一日夜漏欲尽起坐达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首句“春归不可留”写出了春天匆匆离去,无法挽留的无奈,"斗柄已峥嵘"描绘了北斗星的方位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接着,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雪鬓森千茎"形象地刻画出白发丛生的苍老。

诗中提到年轻时的读书时光已经远去,仿佛隔世,"废忘如隔生",表达了对青春记忆的追忆和失落。"旧交死欲尽,存者万里程"则表达了对故友凋零,仅存的老友相隔遥远的感伤。在这样的孤独和寂寞中,诗人"高谈无与发,欲语辄吞声",找不到共鸣的对象,只能默默承受。

"悠悠一饱计,泯泯千载名"揭示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更看重的是平淡生活。最后,他决定回归自然,"逝将山丘归,不见河雒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都市繁华的疏离。夜晚挑灯独坐,直至天明,"揽笔衰涕倾",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时光、衰老、友情和人生价值的反思,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孤独与哲思。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四月十三夜四更起读书

七十未捐书,正恐死乃息。

起挑窗下灯,度此风雨夕。

形式: 五言绝句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

我行无所诣,悠扬信舴艋。

爱此绿树村,舍棹度小岭。

路穷忽披豁,恍然得异境。

苍玉立万峰,清镜渺千顷。

更为西南行,聊破春昼永。

遥看秀邃处,疑足事幽屏。

一崦果可人,奇石插碧井。

锵鸣若环佩,其味复甘冷。

徘徊不忍去,照我须鬓影。

须臾日穿林,井面光炯炯。

古今胜绝意,正用一笑领。

安得绝世喧,于兹慕箕颍。

形式: 古风

四月五夜见萤

蜀州官居富水竹,四月萤火绕梁飞。

流年迫人不相贷,客子倦游何日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四月廿二日微雨中次前辈韵

语讹觉齿疏,冠倒感发稀。

屡为曼容免,遂赋渊明归。

今日天气佳,雨丝弄斜晖。

起居惟所适,单复时易衣。

出游叩僧庐,归卧掩渔扉。

一笑顾儿子,正尔良未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