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炯竺庵之宁波都纲

师本学佛徒,而我忝从仕。

儒墨虽不同,崇教各鸣世。

溯流求其原,要亦无二致。

皇朝设僧司,统属官府例。

自非名胜流,此职良不易。

师今预兹选,领命辞丹陛。

都城雪初晴,越水春将媚。

斋馀只翻经,公退但哦偈。

难忘北阙心,广演西乾意。

惭余老无成,素餐糜廪饩。

终当效季真,共结方外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的《送炯竺庵之宁波都纲》。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竺庵即将前往宁波担任都纲职务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与向往。

首句“师本学佛徒,而我忝从仕”点明了竺庵的身份为佛徒,而自己则是仕途之人,两人身份迥异。接着“儒墨虽不同,崇教各鸣世”表明了儒家与佛教虽然理念不同,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弘扬教义,影响着社会。

“溯流求其原,要亦无二致”则表达了对两种文化源头的追溯,认为它们在根本上并无本质区别。接下来“皇朝设僧司,统属官府例”描述了朝廷对于僧侣管理的制度,强调了僧侣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

“自非名胜流,此职良不易”指出担任僧司职务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声望和能力。随后“师今预兹选,领命辞丹陛”表达了竺庵被选中担任此职,并即将离开京城赴任的心情。

“都城雪初晴,越水春将媚”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京城初雪已停,春意渐浓,越水(可能指浙江一带的水道)也将在春天展现出其美丽。这样的自然景色增添了离别的意境。

“斋馀只翻经,公退但哦偈”描述了竺庵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情景,斋后翻阅佛经,闲暇时吟诵佛偈,展现了其虔诚的佛教生活态度。

“难忘北阙心,广演西乾意”表达了竺庵虽远离京城,但心中仍牵挂朝廷,希望能在宁波继续传播佛法,广施慈悲。

最后,“惭余老无成,素餐糜廪饩”诗人自谦年老未有所成,却享受着俸禄,表达了对自己未能有所作为的愧疚之情。

“终当效季真,共结方外契”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来能像古代隐士季真一样,与竺庵共同结交于方外,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同时也不忘自我反省,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游伯瑰题静观卷

群动日扰扰,何由止嚣烦。

我心一以静,庶或澄其源。

天高四山寂,日落孤云骞。

至理无不在,朝市同丘园。

君应领斯妙,吾亦忘吾言。

形式: 古风

赠友

君家住苏城,我家居锡县。

乡里旧知名,都门才识面。

君当职筦库,我幸勤笔砚。

退公无所为,得暇辄相见。

清玩常命观,芳樽屡叨宴。

交情尚平易,世务总谙练。

处静惟端庄,遇剧即通变。

叹羡徒尔嘉,怀惭未能荐。

适兹代者至,复预天官选。

谁言九霄长,独快六翮健。

扶摇良可期,惟恐迹相远。

形式: 古风

送松溪宰周景辰调连城

君从松溪来,又复连城去。

宦游若萍蓬,流转那能住。

百年多远别,握手几欢遇。

况兹当暮龄,幽抱复难愬。

都门一杯酒,回首知何处。

天南与天北,相思渺云树。

形式: 古风

病起写山水图谢张逢吉先生

少小昧调摄,动或违天和。

迨兹晚年至,疾疢宜其多。

所念窃美禄,置身在銮坡。

寸效未及施,报国将如何。

张君负奇术,垂情屡见过。

爰以慰微志,匪徒起沈痾。

日来力渐完,稍能盻庭柯。

殷勤理冠屦,载振朝天珂。

感德曷云喻,铭心久难磨。

挥毫写山水,持奉志靡他。

山以崇令德,水以衍后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