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满头白发在沧浪江上飘荡,早已忘记对错的界限。
秋天在潭边垂钓,夜晚乘月色敲击舟船回家。
烟雾笼罩着芦苇岸边,潮水的痕迹留在竹门上。
整年与鸥鸟为伴,来来往往自由自在,无需心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的悠闲生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表明诗人已到了老年,站在河岸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水流,心中对世间的是非成败已然淡然。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于生命无常和红尘纷扰的超脱,也反映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则描绘诗人日常的捕鱼生活。秋天的潭水清凉,他在那里垂钓;到了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他轻敲着小船缓缓返回。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渔翁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进一步深化了这份宁静与和谐。微薄的烟雾笼罩着芦苇丛生的河岸,而海浪冲刷过后的痕迹留在竹制的门扉上。这两句以柔美、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瞬间美景。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则表达了诗人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狎鸥鸟"意味着渔翁与水鸟之间没有戒心,共同生活在这片自然之中;"来去且无机"则指渔翁对外界事务的漠然态度,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都不会介意。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和对外部干扰的排斥。

整首诗通过对渔父平静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嚣、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悲吴王城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情。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琴曲歌辞.别鹤

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

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

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