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遇雪题明因寺僧房(其二)

遥想燕山落大花,更堪直北渡龙沙。

六师挟纩怀轻煖,取日谁能反翠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在明因寺僧房中遇到大雪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的壮丽与寒冷,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沉思考。

首句“遥想燕山落大花”,以“大花”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壮观景象,燕山作为背景,增添了北方边塞的辽阔与寒冷之感。接着“更堪直北渡龙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地点的偏远和环境的艰苦,龙沙在这里象征着遥远的北方沙漠地带,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

“六师挟纩怀轻煖”中的“六师”可能指的是军队或行军队伍,“挟纩”意为携带保暖衣物,这里通过这一细节表现了行军队伍在严寒中的艰难处境,同时也隐含了对士兵们生活条件的关注。“怀轻煖”则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取日谁能反翠华”则将主题升华,这里的“取日”可能暗指征服或获取阳光,象征着胜利或光明的到来。然而,“谁能反翠华”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经历了艰苦的征战之后,能否真正返回温暖与和平的生活,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冬至大雪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方允迪隐鸬鹚谷江子我子之刘希颜行简皆往依焉为此诗寄赠

脱叶惊飞海角秋,君王虚伫急良筹。

列仙山泽底无用,孺子沧浪渠不忧。

百鸷可能如一鹗,二江知复带双流。

渺然相望暮云碧,兀坐蒲团搔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八月十七日扁舟渡钱塘江(其一)

一言初欲寤明君,去矣终缘丞相嗔。

凫雁江湖真我辈,龙蛇山泽定何人。

市中未识冯延寿,门外已呼祁孔宾。

尚有忧时心未歇,西风吹泪湿纶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八月十七日扁舟渡钱塘江(其二)

沙觜波生柁脚开,扁舟老去许归来。

风帆一点日边下,雪浪千堆天际回。

城郭荒芜迷旧隐,江山寂寞写馀哀。

此心元自无机事,寄语轻鸥莫见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允迪招行简卜居鸬鹚谷仆意羡之作诗送行兼以自见(其一)

严陵滩下鸬鹚谷,闻道元英旧隐庐。

鼻祖名高诗格在,耳孙才杰宦情疏。

漫山松桂雁行立,入坞茅茨星散居。

知为刘郎赋招隐,莫教花落到通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