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庚子年遇赦》,是唐代诗人张孜所作。诗中描绘了在政治清明时期,国家并未实行大赦,百姓生活依然动荡不安的景象。诗人通过“何以安天下”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安定局面的渴望。
接着,诗人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为例,“直到赤眉来,始寻黄纸写”,暗示即便是在乱世中,起义军也往往能迅速集结力量,而朝廷却显得应对迟缓,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安抚民心。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在处理社会危机时的无力感。
随后,诗人描述了朝廷在面对困境时的举措:“草草蠲赋与,忙忙点兵马。”蠲赋即减免赋税,点兵马则是紧急征召军队,这两项措施看似积极应对,但实际上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诗人感慨道:“天子自蒙尘,何曾济孤寡。”这句话揭示了统治者在面对民众疾苦时的无奈和无力,即使他们自己也身处流离失所的状态,也无法真正解决底层人民的困苦。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现实问题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