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埽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

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

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王子沉醉于深奥的言论,贤能豪杰聚集在他门下。
他喜爱鹅,常去寻找道士,欣赏名园中的竹林清啸。
荒芜的园林树木苍老,池水反射出华丽的车驾映照。
在这明亮的月夜下,我更加怀念陆平原的风范。
清扫青玉席,为我摆设金杯美酒。
喝醉后想要离去,花丛中鸟儿的鸣叫显得热闹。
何时能再次来到这里,洗净心中的烦忧。

注释

王子:指有地位的贵族。
耽:沉迷,沉醉。
贤豪:贤能人士和豪杰。
多在门:聚集在他的门庭。
好鹅:喜好养鹅。
道士:道教修行者。
爱竹:热爱竹林。
啸:清啸,发出响亮的声音。
树色:树木的颜色。
荒苑:荒废的园林。
池光:池塘的反光。
华轩:华丽的车驾或房屋。
忆:怀念。
陆平原:历史上的名人。
青玉簟:青玉制成的凉席。
置:摆放。
醉罢:喝醉之后。
花枝:花丛中。
宿鸟:过夜的鸟。
喧:嘈杂,喧闹。
嚣烦:世俗的烦恼,烦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澄明的意境。开篇“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透露了主人公对道家哲学的深入探讨,以及他门庭若市,吸引了众多贤达之士。紧接着“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则表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钟爱和对道家的向往,其中“好鹅”可能指的是某种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展示了一个古朴幽深、宁静美丽的园林环境。这种环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适合沉思和修身养性。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则是诗人在这宁静之地赏月时,对远方某个地方(可能是指陆游的《游山西郊》中的平原)的怀念。这种对远方美好风景的记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厚的情操。

“埽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表明主人公在此享受着清净雅致的生活,连酒具都用上了精美的青玉簟来盛放,而金尊则显示了对品味生活的追求。

“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是诗人饮酒至醉,准备离开时所见到的景象。这里的“花枝宿鸟喧”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最后,“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来能再次回到这个清净之地,以解脱心中的烦恼。整首诗通过对美好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高洁生活态度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向往精神自由的意境。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

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

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

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

形式: 古风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沈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颖,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鍊金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题楼山石笋

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

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