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归宜春酬黄颇饯别

圣代澄清雨露均,独怀惆怅出咸秦。

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

御苑钟声临远水,都门树色背行尘。

一从此地曾携手,益羡江头桃李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圣明的时代,雨水滋润均匀,我独自怀着惆怅离开咸秦之地。
未能在承明殿推荐自己的才情,如同司马相如未被赏识,心中对家乡仍有愧疚,因家境贫寒像季子一样。
皇宫的钟声回荡在远处的水面,京都城门外的树木映衬着行人的尘埃。
从这里开始,我们曾携手同行,如今更加羡慕江边桃李花开的春天。

注释

圣代: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咸秦:古地名,这里泛指京城。
承明:古代宫殿名,代指朝廷。
相如赋:指司马相如的辞赋,借指诗人的才华。
季子:指战国时吴国公子季札,以贫穷著称。
贫:家境贫寒。
御苑:皇家园林。
都门:京城的城门。
行尘:行走的人扬起的尘土,象征世俗纷扰。
携手:一同走过,此处指过去的友情。
江头:江边。
桃李春:比喻美好的时光或友人相聚的美好记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思念故乡的 情感。起始两句“圣代澄清雨露均,独怀惆怅出咸秦”表达了作者在一个政治清明、天气适宜的时代,却独自一人怀揣着对过往的忧虑和不满,这里的“咸秦”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秦朝,象征着古老的记忆和沧桑的变迁。诗人似乎在感慨历史的更替和个人的渺小。

接下来的两句“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未能像古代贤良那样受到朝廷重用的遗憾,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乡和家族的贫穷感到羞愧。“相如赋”是指西汉时期相如所作的《相如赋》,是一篇著名的咏叹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成就的不满。

中间两句“御苑钟声临远水,都门树色背行尘”则描绘了一种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观的对比。御苑中的钟声传遍远方的水面,而都城的大门外,树木的颜色与行人留下的尘土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宫廷生活与普通百姓生活的感受差异。

最后两句“一从此地曾携手,益羡江头桃李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提到自己曾经在这个地方与他人并肩而行,这种回忆让他更加向往那如同江边桃李盛开般美好的季节。

整首诗通过作者的个人情感,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的长卷和个人的微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对现在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1)

潘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葛氏小娘子

曾闻仙子住天台,欲结灵姻愧短才。

若许随君洞中住,不同刘阮却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答复礼禅师《真妄偈》

迷真妄念生,悟真妄即止。

能迷非常迷,安得长相似。

从来未曾悟,故说妄无始。

知妄本自真,方是恒妙理。

分别心未忘,何由出生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山居

柏树松阴覆竹斋,罢烧药灶纵高怀。

世间应少山间景,云绕青松水绕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农家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