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道人求颂

学佛从来境界多,不能降伏便成魔。

降魔能用无心法,六贼倾城尽倒戈。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翻译

学习佛法的人通常会遇到许多境界,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走向魔道。
要战胜魔道,需要使用无心之法,即去除杂念,连那些迷惑人心的力量也会转变立场。

注释

境界:佛教中的修行层次或精神状态。
降伏:佛教中指克服烦恼、控制欲望。
魔:佛教中指阻碍修行的邪念或诱惑。
无心法:指不执着于外在事物,达到心无挂碍的修行方法。
六贼:佛教中指贪、嗔、痴、慢、疑、恶这六种烦恼。
倾城:形容影响力极大,此处比喻人心的动摇。
倒戈:比喻立场改变,这里指六贼从对抗变为支持。

鉴赏

这首诗名为《观道人求颂》,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昙华。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见解。"学佛从来境界多",指出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境界繁复多样,修行者需不断探索。"不能降伏便成魔",强调若不能妥善驾驭自我,就可能陷入迷惑或堕落。"降魔能用无心法",暗示真正的降伏之道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空灵,而非外在的强力控制。"六贼倾城尽倒戈",这里的"六贼"通常指贪、嗔、痴、慢、疑、见六种烦恼,言及修行者通过无心之法,能够使这些内在障碍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达到转化人心的效果。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修行中的关键点,即内心修炼的重要性,并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32)

释昙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必东请小参后说偈

百草头边千圣眼,一毫端上万重关。

更无佛法并玄妙,堪与知音共往还。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

此山已是胜天台,峰顶寥寥正眼开。

无限水云难凑泊,却容扫地相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夜宿解田偶成

夜宿西山居士家,围炉相对话生涯。

从来无一丝头许,自是劳生眼里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胡氏妙圆求颂

八年伏枕今安乐,安乐常思病苦时。

苦乐本来真实义,要须猛省力扶持。

形式: 偈颂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