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履的《玉泉院二首(其二)》描绘了两位老人的不同心境。首句“弃瓢者厌喧,听松者嫌静”以弃瓢者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听松者对宁静环境的偏好,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接着,“两翁总多事,未到相忘境”暗示两人虽然各有喜好,但仍未达到心无挂碍的境界。
“与物同委蛇,妙于无所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欣赏的是一种顺应自然、随和无为的生活态度,这种境界超越了期待和追求,显得更为高妙。然而,“此泉如此人不齐,道士弗爱我爱之”则揭示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他独爱这泉水,不同于道土的淡然。
最后两句“我欲赋诗泉上题,道士笑云泉不知”,诗人表达了想要在泉边题诗的冲动,而道士却笑道泉水无情感,不会理解诗人的诗意。这既是对道士观点的回应,也寓言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话,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