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关中

陵墓累累古道旁,我来凭吊感兴亡。

碑焚野火埋秦畤,瓦出春耕识萯阳。

旱苦叶彫黄阁树,宵深燐语白沙场。

城南韦杜莺花劫,一度吟看一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董敬舆的《重至关中》描绘了关中的历史遗迹和沧桑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感慨。首句“陵墓累累古道旁”,以陵墓连绵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王朝的更迭。诗人凭吊古迹,不禁生发出“感兴亡”的情绪。

接下来,“碑焚野火埋秦畤”描述了秦畤(古代祭祀之地)的荒凉,曾经的丰碑已被野火烧毁,只剩遗址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荣光。“瓦出春耕识萯阳”,通过春耕时发现的瓦砾,诗人联想到萯阳(地名),进一步揭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消逝。

“旱苦叶彫黄阁树”描绘了干旱带来的树木凋零,暗喻国家或地方的苦难。“宵深磷语白沙场”,夜晚磷火闪烁,增添了凄凉气氛,暗示着战争或灾难的痕迹。

最后两句“城南韦杜莺花劫,一度吟看一断肠”,以韦杜地区(长安城南的贵族聚居区)的莺花遭受劫难,比喻繁华不再,诗人每次吟咏此景,都令他心痛不已,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对盛世不再的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关中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故国衰落的沉痛之情。

收录诗词(5)

董敬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近怀寄朱生半人上海

老树空庭立,婆娑生意微。

位居人下偪,春向客前归。

体弱稀交际,时危敢腹诽。

虞翻无媚骨,动与世相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偕缦云游山至玉泉池小憩

携酒入林隈,幽花细碎开。

山情多变幻,云意自迟回。

奔竞岩间瀑,清疏石上苔。

留连慕鱼鸟,日暮尚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书边事

日射之罘海气昏,蓬莱高阁黯潮痕。

青蒲竟折贤臣槛,碧血空归烈士魂。

方见失机诛马谡,旋传建节拜刘琨。

书生枉挟匡时策,短后衣难向戟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樊川春望

旅食京华两鬓丝,江湖落魄亦堪悲。

谈兵忧国人何在,小杜坟连老杜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