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常君殉节录

报国仗忠义,不在誇身强。

武臣职刀矢,文臣职糇粮。

粮存身与存,粮亡身与亡。

苟或粮去而身存,是藉寇兵赍盗粱。

偷生旦夕大节败,国有典刑难逃藏。

于戏常君信堂堂,凛然大节淩秋霜。

曩作崇庆牧,逆竖方跳梁。

君职在运饷,料理橐与囊。

陡然贼至掠我疆,昔岭冲突围豺狼。

岂有我粮为贼有,以死拒之庸何伤。

须臾骂贼砍数贼,于戏忠义为贼戕。

常君死未几,底定论旂常。

恤衔观察荫子嗣,居官死贼姓氏扬。

我闻建祠浣花侧,忠魂曾否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题常君殉节录》由清代诗人王奉曾所作,通过描绘常君在国家危难之际,坚守职责、忠诚报国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士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牺牲精神。

诗中首先点明了常君的忠诚与忠义,强调其对国家的贡献不在于个人力量的强大,而在于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武臣与文臣的职责,进一步强调粮食对于维持军队生存的重要性,指出粮食的存亡直接关系到士兵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

诗人通过“苟或粮去而身存,是藉寇兵赍盗粱”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粮食对于国家和士兵的生死攸关,同时也暗示了如果粮食被敌人获取,将是对国家的极大威胁。这不仅体现了对常君在粮食供应方面重要性的赞扬,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常君在面对敌人侵犯时,为了保护国家的粮食资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敢抵抗敌人的场景。这一段描绘了常君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

最后,诗人提到了常君的牺牲得到了后世的纪念,他的事迹被建祠纪念,并且他的名字和事迹被传颂,甚至他的后代也因此受到了恩荫。这不仅是对常君英勇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后世士人的一种激励,鼓励他们效仿常君,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于献身。

整首诗通过对常君事迹的叙述,不仅赞美了他的忠诚与英勇,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忠诚报国精神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

王奉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挽诗(其一)

荒烟蛮雨阵云低,昔岭悲风咽鼓鼙。

硕画几番传檄箭,雄怀真欲扫鲸鲵。

从容授命心如铁,勇往挥戈气截霓。

肠断英魂川月影,年年垂照浣花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挽诗(其二)

报国空教素志违,酋蛮反覆事全非。

欣看浩气盈诗卷,想见忠肝血染衣。

华表云深归鹤杳,浣花春冷泪鹃稀。

荒山燐火知何处,留取英风壮四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理斋常老伯挽诗(其一)

数载戎行备阻艰,从容就义赴羌蛮。

愁萦华发霜欺白,血满征衫泪滴斑。

壮志虚怀萧斧愿,雄心空唱大刀环。

千秋节烈传青史,叠沛恩荣紫阁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理斋常老伯挽诗(其二)

马革旌怀意在斯,?将忠烈矢王师。

边关露冷寒笳断,昔岭云深落月迟。

望帝鸣鹃犹饮泣,浣花溪水尚含悲。

故园雨雪嗟杨柳,镇日征还未有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