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三首(其二)

往事君休道。甚模糊、一分戎马,一分烟草。

唱罢南朝家山破,乐府焚翻旧稿。

猛回首乱离江表。

无限少陵身世感,向啼鹃、洒涕谈天宝。

已略变,盛唐调。云萍散后音书少。

犹彷佛围城歌哭,朋尊欢笑。

三十年来文字饮,幻得风颠月倒。

总不似皖公青好。

问讯竹寒沙碧宅,怕骚魂、容易秋坟啸。

花落也,有谁扫。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出作者对往事的感慨和时代的变迁。开篇"往事君休道",直接点出对过去的追忆,"模糊"一词则暗示了记忆的朦胧与遥远。接下来的"一分戎马,一分烟草"描绘了一幅战乱与荒凉的画面,暗指国家的动荡不安。

"唱罢南朝家山破",借南朝覆灭的历史寓言个人命运的无常,"乐府焚翻旧稿"进一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被破坏的痛惜。"猛回首乱离江表",词人回首过去,感叹自己身处乱世,"无限少陵身世感"借用杜甫的身世之悲,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向啼鹃、洒涕谈天宝",借杜甫《春望》中的情境,流露出对盛世不再的哀叹。"已略变,盛唐调",暗示了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词风也发生了转变。

下片转向个人际遇,"云萍散后音书少"表达离散之后友情的疏远,"犹彷佛围城歌哭,朋尊欢笑"回忆起往昔的聚散悲欢。"三十年来文字饮,幻得风颠月倒",借酒浇愁,感叹岁月流转,人事如梦。

最后,词人以"总不似皖公青好"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问讯竹寒沙碧宅"想象故友的居所,担心其孤独凄凉,"怕骚魂、容易秋坟啸"预示着友人的不幸结局。结尾"花落也,有谁扫"以景结情,哀叹落花无人收拾,寓意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历史变迁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三首(其三)

说与天知道。问因甚、故人散雪,文人宿草。

此客居然求马骨,权当千金赋稿。

还怅望停云八表。

中有屋梁残月在,便零笺、没字都堪宝。

何况是,古时调。九州未恨交游少。

只怕对茫茫尘海,无端啼笑。

似此高歌同患难,元白真教压倒。

从过后思量忒好。

烽火关山如梦里,念生平、我亦悲而啸。

铅样泪,不能扫。

形式:

蝶恋花(其一)春日题桃花源

镜里春山眉欲语。十里空江,红遍桃花雨。

仙犬一声天正午。白云如海无寻处。

剪剪东风吹不住。吹换秦时,几辈渔儿女。

烟唱收帆回别渚。数枝柔橹摇春去。

形式:

蝶恋花(其二)

盛代本无秦可避。今日渔樵,旧日游仙地。

小小沧桑经第几。水流又到人间世。

古月一丸飘冷翠。照见千年,隔坞闲门闭。

天外有天红透矣。桃花命竟长如此。

形式:

点绛唇

燕子窥时,东风不锁湘帘缝。春愁暗送。

押住眉尖重。卐字红阑,曲曲都如梦。无人共。

小桃花影。摇得香魂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