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天成素有志于学兹得告东归林居静养其所就可知矣临别以此纸索赠漫为赋此遂寄声山泽诸贤》。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对学问追求的执着。在繁忙的尘世中,诗人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同时也不忘继续提升自我,追求精神上的成长。
首句“予有山林期,荏冉风尘际”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即使身处尘世的忙碌与纷扰之中,这份渴望也未曾消减。接着,“高秋送将归,神往迹还滞”描绘了诗人虽心向山林,但现实中的羁绊却让他难以真正实现这一愿望,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回车当盛年,养痾非遁世”表明诗人虽然在壮年时期,但并未选择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以修养身心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疾病,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垂竿鉴湖云,结庐浮峰树”则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山林生活图景,他希望能在山水之间垂钓,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爱日遂庭趋,芳景添游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探索世界的热情,他愿意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漫步于大自然之中,感受万物生长的美好。最后,“掎生悟玄魄,妙静息缘虑”则是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领悟,他认为通过内心的平静与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可以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升华。
“眇眇素心人,望望沧洲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林的向往与追求,他希望能在那片远离尘嚣的地方,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东行访天沃,云中倘相遇”则是诗人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机缘与挑战的期待,他相信在追寻真理的路上,总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求,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守仁作为一位哲学家兼文学家的深厚人文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