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夏日九首(其五)

追凉剩不归,高卧隐松闱。

野竹栏阶种,岩花入户飞。

涧幽人路断,山旷鸟啼稀。

不特嫌周粟,时时须采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避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追凉剩不归”开篇,点明了自己在炎炎夏日选择留在山中的原因,追求清凉与宁静。接着,“高卧隐松闱”一句,形象地展现了隐士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仿佛与世隔绝,远离尘嚣。

“野竹栏阶种,岩花入户飞”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自然与和谐。竹子作为自然界的元素之一,不仅增添了居住环境的雅致,也象征着隐士的高洁品质。而“岩花入户飞”,则生动地展现了山中花儿随风飘落的情景,既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涧幽人路断,山旷鸟啼稀”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空旷,溪涧深幽,人迹罕至,鸟鸣稀疏,更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这种环境不仅适合隐居,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不特嫌周粟,时时须采薇”两句,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这里的“周粟”指的是周朝的粮食,常用来比喻世俗的物质生活;“采薇”则是指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以野菜为生的故事。诗人通过这两句,表明自己虽不完全排斥物质生活,但更珍视自然与内心的自由,愿意像古人那样,以自然之物为食,过着简朴而精神富足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23)

王绩(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 字:无功
  • 号:东皋子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约590~644

相关古诗词

山家夏日九首(其六)

山人有敝庐,竹树近扶疏。

傍岩开灶井,横涧引庭除。

障子游仙画,屏风章草书。

谁言非面俗,更欲赋《閒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山家夏日九首(其七)

幽居枕广川,长望郁芊芊。

北岩采樵路,东坡种药田。

涧泉通院井,山气杂厨烟。

向夕林庭旷,萧条鸣一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山家夏日九首(其八)

山居自可安,乐道不为难。

甲乙题书卷,梧桐数药丸。

树阴连户静,泉影度窗寒。

抱琴聊倚石,高眠风自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山家夏日九首(其九)

避暑长岩东,萧条趣不穷。

密藤成斗帐,疏树即檐栊。

槿花碍前浦,荷香栏上风。

寄言覆苔客,无事果园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