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满扬州廿四桥,何人骑鹤听吹箫。
琼花芍药犹閒事,且访平山旧柳条。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春日的繁华景象与历史韵味。首句“春满扬州廿四桥”,以“春满”二字渲染出扬州城春意盎然的氛围,而“廿四桥”则点出了扬州的名胜古迹,让人仿佛能听到桥边流水潺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接着,“何人骑鹤听吹箫”一句,运用了仙鹤与箫声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飘逸空灵的意境。骑鹤之人或许是在寻觅那份遗世独立的宁静,又或是对过往扬州繁华的追忆,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扬州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
后两句“琼花芍药犹閒事,且访平山旧柳条”,则将目光从宏观的历史文化转向了具体的自然景观。琼花和芍药虽是扬州的名花,但在诗人看来,它们似乎成了闲聊的话题,而更值得探访的是平山上的老柳树。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扬州春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扬州深厚情感的寄托,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庭外红梅艳染坯,径边绿橘密悬杯。
老妻指点分明说,是子为官出后栽。
江花江水思冥冥,百里征帆带晓星。
欲托东风将别意,驿亭无许柳条青。
一月不见陈公子,便觉令人鄙吝生。
秋风白蘋已可采,几日芳洲携手行。
美人家寄湖水阴,相望不得去相寻。
不去不缘舟楫少,生怕门前波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