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原酒》由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警醒的言辞,探讨了酒在社会生活中的复杂角色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潜在影响。
诗开篇即以“惟天降命,造此芳醇”点明酒的自然属性与美好,随后转折至“以养老疾,以奉祭宾”,强调酒在传统礼仪中的作用,既用于照顾年老体弱者,也用于祭祀和款待宾客。接着,“少壮强艾,学仕耕耘”描绘了人们在年轻时的勤奋努力,与“食焉不暇,何酒之云”形成对比,指出在忙碌生活中,酒并非首要需求。
“世衰道降,礼丧法沦”揭示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传统礼法的丧失,紧接着“以酒为膳,每食必陈”描述了酒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度使用,甚至成为饮食的一部分。诗人通过“童稚拟老,闺闼僣神”指出这种现象对不同年龄层的影响,儿童模仿老年人饮酒,女性在家中僭越神明的仪式,暗示了社会道德与秩序的混乱。
“心钳废虑,体缓妨勤”表达了过度饮酒对心智与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导致“业荒弗竟,行毁弗成”。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有才华的人也会因过量饮酒而意志消沉,最终“勿谓有常,异于湎沉”警告世人,不应将饮酒视为常态,而应警惕其带来的沉溺。
最后,“亵天慢性,其罪则均”强调了饮酒过度对健康与生命的危害,如同亵渎天性与生命一样严重。诗人通过“作此自谕,谕我子孙”表达了自己的警示,希望后代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恐干众怒,勿示外人”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舆论的顾虑,担心自己的言论可能引起公众的反感或误解。
综上所述,《原酒》不仅是一首对酒文化深刻反思的诗作,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与道德沦丧的批判,以及对后人的谆谆告诫。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问题的独特洞察力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