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次韵胡德辉乞予钞书之副六首》中的第一首。汪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金钱的疏离感,以及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首句“蝇头于我已无缘”,以“蝇头”比喻微小的事物,暗示诗人对于世俗琐碎之事的不屑,表达了他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接下来,“拈问东家不直钱”,通过询问邻居是否愿意以价值不高的物品换取书籍,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书籍的珍视和渴望获取更多知识的迫切心情。
“乞与中庸胡伯始”,这里提到的“中庸”可能是指一种平衡或适度的态度,而“胡伯始”则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通过向他求助来获得书籍,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支持的精神。最后,“免教堆屋篆蜗涎”,“篆蜗涎”借用了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形象地描述了书籍堆积如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希望避免这种景象,即不希望因为过多的书籍而显得杂乱无章,而是希望能有序地整理和阅读每一本书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态度,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