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遗直轩

二苏翰墨仙,同谪百蛮里。

时有田舍翁,结茅住行李。

迩来三十年,闻名辄掩耳。

天定能胜人,稍复蒙料理。

公卿寻断编,台隶藏敝屣。

败屋亦见修,变故乃如此。

开轩画遗像,凛凛有生气。

却恨封德彝,不见盛时死。

兄弟对床眠,此意孤一世。

骑鲸傥相逢,笑人真好事。

形式: 古风

翻译

苏轼与弟弟苏辙,如同仙人般在偏远之地被贬。
时常有农夫,搭建草屋安身立命。
这三十年来,他们的名声虽大,人们却不愿听闻。
天意似乎能胜过人力,他们的生活渐渐得到改善。
官员们翻阅他们的旧作,下属们珍藏他们的破鞋。
即使是破败的房屋,也得到了修复,世事变化如此无常。
打开窗户,画下他们的遗像,依然栩栩如生。
遗憾的是,封德彝未能在盛世去世,未能见证这一切。
兄弟俩曾共卧一床,这样的深情无人能及。
如果能在梦中骑鲸相遇,嘲笑世人追求名利,该多好啊。

注释

翰墨:书法和诗文。
谪:贬谪,被流放到偏远地区。
田舍翁:农夫。
行李:此处指简陋的居所。
辄:总是,常常。
稍复:渐渐恢复。
公卿:高级官员。
台隶:低级官吏。
敝屣:破旧的鞋子,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凛凛:威严的样子。
封德彝:历史上的人物,此处借代苏氏兄弟。
盛时:繁荣的时代。
对床眠:兄弟共寝,典出《世说新语》。
骑鲸:比喻梦境或理想中的壮游。
好事:此处指追求名利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法家(二苏翰墨仙)与一位隐居之士(田舍翁)的生活场景。前者以其才华横溢而闻名遐迩,后者则选择了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诗中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选择和命运,反映出时代变迁与个人境遇之间的关系。

“二苏翰墨仙,同谪百蛮里。”此句描写书法家的非凡才华,如同神仙一般,能够驯服各种难以驾驭的东西(百蛮),展现了作者对其艺术造诣的赞美。

“迩来三十年,闻名辄掩耳。”这句话表明书法家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声名鹊起,每次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引人侧目,而隐士则选择了与世隔绝,不问世事。

“天定能胜人,稍复蒙料理。”此句反映出天命与人的力量之间的较量,有时天意难以抗拒,但也有人能够暂时战胜命运,重新获得生活的掌控权。

“公卿寻断编,台隶藏敝屣。”这两句描绘了书法家在官场中的成就以及隐士对世事的淡然。公卿指的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寻断编可能暗示着官职的升迁,而台隶藏敝屣则是隐士生活的写照。

“败屋亦见修,变故乃如此。”这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沧桑变化的感慨。即便是荒废的房屋也有可能被重新修缮,这正如人生中的种种变迁一样。

“开轩画遗像,凛凛有生气。”此处描绘了一位书法家开启窗扉,为自己的艺术生命画下了精彩的一笔。这一刻,他的作品似乎充满了生机。

“却恨封德彝,不见盛时死。”这句话表达了对书法家未能在其艺术巅峰期离世的遗憾。封德彝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以早逝而著称,这里可能是在借用以表达对书法家的赞美之情。

“兄弟对床眠,此意孤一世。”这两句则转向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兄弟并肩而卧,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俗的宁静与平和。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只在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寻找安宁。

“骑鲸傥相逢,笑人真好事。”最后一句则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与感慨,如同古代传说中的神仙能够乘坐鲸鱼一般,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于美好际遇的向往和欣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书法家与隐士的不同人生选择,展现了对艺术、生命、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

余淳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

兹城实佳丽,上与浮云齐。

回望川之阴,津途去不迷。

一旦起楼高百尺,城高跨楼满金碧。

朱门峨峨临九衢,一片彩霞迎晓日。

好奇赏俊实难逢,看此宁避雨与风。

仍誇县尹风骚客,与人一心成大功。

应喜中原正无事,出为苍生作仙吏。

大贤为政即多闻,不独文章推国器。

立驱巘崿压波澜,千古烟霞一望间。

江上晚来堪画处,丹青画出是君山。

况乃烹鲜会嘉客,楼上重重歌吹发。

艳歌一曲酒一杯,华筵有戏呈初彻。

楼中美人夺神仙,轻身起舞红烛前。

须臾宴罢日将夕,断烬遗香袅翠烟。

四座少年君听取,太平时节难身遇。

先生事业不可量,此中岂是久留处。

且饮美酒登高楼,高视乾坤又何愁。

早晚北门下徵诏,佩声归去凤池头。

形式: 古风

送龙池廖先生开讲沙场诗

沙场诸子弟,少小尽晞颜。

迎我五经笥,归来七岛山。

朝游松子洞,暮宿惠人湾。

讲罢西风里,扁舟早送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西母已回金殿冷,绿珠一坠玉楼空。

形式:

杨梅

摘来鹤顶珠犹湿,点出龙睛泪未乾。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