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独酌有感(其一)

春晏岩谷秀,乔木环我居。

引此西涧泉,漍漍漱我除。

危桥跨方池,修竹万有馀。

人閒午阴静,鸟下惊游鱼。

清风扫我堂,吏案无文书。

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

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

何须缓巧颊,摇曳王门裾。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春天来临,山岩山谷景色秀丽,高大的树木环绕着我的居所。
我引来西边山涧的泉水,潺潺流水冲洗我的台阶。
危险的桥梁横跨方形池塘,无数修长的竹子围绕。
午后的宁静中,人世间的一切喧嚣远离,鸟儿落下惊动了游鱼。
清风吹过我的厅堂,公文案上没有了繁忙的事务。
我手中拿着《金仙经》,低声诵读,自在翻页。
身心悠闲,离道义更近,身处偏僻之地,与世事渐行渐远。
何必在权贵面前强颜欢笑,摇摆迎合呢?

注释

春晏:春天已晚。
岩谷:山岩和山谷。
乔木:高大的树木。
漍漍:水流声。
危桥:不稳固的桥。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
人閒:人迹罕至的宁静。
吏案:官府文案。
金仙经:道教经典。
讽诵:低声诵读。
道近:接近道义。
地僻:偏僻之地。
王门:权贵之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谷景象,诗人在这里居住,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与安逸。开篇“春晏岩谷秀”及“乔木环我居”,便设定了一种隐逸于深山之中的生活氛围。接着,“引此西涧泉,漍漍漱我除”表明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引水至家,使生活更加便捷。

“危桥跨方池”和“修竹万有馀”,则描绘了一种幽深而美丽的居所,危桥与方池相呼应,修竹环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诗中间“人閒午阴静,鸟下惊游鱼”展现了一个静谧无声的午后场景,人们稀少,自然界的生物们在和平共处。

“清风扫我堂,吏案无文书”表明诗人的居所经常被清风拂过,而工作上的宁静也使得案头无需处理的文件。接下来的“手携金仙经,讽诵自卷舒”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追求精神寄托,研读道教经典,以此作为心灵修炼的一部分。

最后,“身闲去道近,地僻与世疏。何须缓巧颊,摇曳王门裾”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他们认为,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无需再费心思虑世俗之事,更无需去巴结权贵,以获得某种地位或利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宁静生活的享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晚望

长林脱叶委高风,晚菊依依发旧丛。

梦泽云低衔落日,中洲山断见来鸿。

行吟骚客三年谪,嗜酒衰翁百事慵。

岁晚不须求季主,从来天理有穷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晨兴

喔喔鸡向晨,夙兴邻里静。

朝光出东岗,秋晓气耿耿。

亭亭脱树叶,寒意已疏劲。

草根有微露,醲绿尚交映。

老夫起默坐,览物感衰盛。

忽然遇杯酒,酣歌朝达暝。

形式: 古风

晨起

晓色淡朦胧,园林白露浓。

寒丛蛩响畔,秋屋叶声中。

更老心犹壮,虽贫尊不空。

浮生仗天理,不拟哭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晨起二首(其一)

楚乡秋早倦炎蒸,长恨梧桐不可凭。

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