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妻(其一)

斯地何地今时何时,久客累卿竟至此;

同生不生共死不死,人间无处可销魂。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挽妻(其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中以“斯地何地今时何时”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时空交错的哀伤场景,暗示了诗人与亡妻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接着,“久客累卿竟至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长久以来陪伴自己,以及在自己离家在外时给予的关怀与支持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妻子因自己而承受孤独与辛劳的歉意。

“同生不生共死不死”,这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妻子之间生死相依的情感,无论是共同生活还是面对死亡,两人都将携手同行,体现了他们之间超越生死的爱情。最后,“人间无处可销魂”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妻子去世后,世间再无可以寄托哀思之处的绝望与悲痛,将个人的哀悼之情推向了极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与哀悼,以及对生命、爱情和时间的深刻感悟,是表达哀思与情感的经典之作。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妻(其二)

为念文园多病,可怜万里走相依,叹双身瘴疠伴艰难,缠绵百日,载骨而归,我悔诗迎黄歇浦;

不嫌元稹清贫,重约他生愿共命,正满地烽烟催永决,鼙鼓一声,回头何处,从今梦绕岳阳楼。

形式: 对联

挽妻(其三)

忆烧笋山厨,买鱼江郭,五年偕隐助清狂,诗成海内尽知君,说福慧双修,此乐不可复再;

叹翠裘拥月,绣榻眠花,半世倡随多自在,别后夜台谁作伴,料死生不二,相思仍是同心。

形式: 对联

挽妻(其四)

娶妻能得阴丽华,自誉一生多痴福;

还乡不如杜子美,输他作伴有青春。

形式: 对联

挽妻(其五)

知己莫如卿,寻常小别苦相思,更那堪军中哭像,客里招魂,不如死耳;

此行真大误,昔日戏言都到眼,欲再伴红雨妆迟,绿天雨细,其可得乎。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