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形式: 词牌: 竹马儿

翻译

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
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注释

孤垒:孤零零的昔日营垒。
垒:军用建筑物。
危亭旷望:在高亭上远望。
烟渚:笼罩着雾气的水中沙洲。
雌霓挂雨:彩虹横空,天地间还带有雨水的湿气。
雌霓:彩虹双出,色彩鲜艳为主虹,色彩暗淡为副虹,雌霓是副虹。
雄风拂槛:强劲之风吹拂栏杆。
微收烦暑:闷热的暑气稍有收敛。
烦:一作“残”。
一叶惊秋:见一片黄叶落下,猛地意识到秋天来了。
残蝉噪晚:经历了夏天而残余的蝉在晚暮时分叫得更加起劲。
素商时序:秋天接着次序即将代替夏天到来。
素商:秋天。
时序:春夏秋冬的代换次序。
前欢:从前与故人欢聚的情景。
尽日:整天。
赢得:换得。
消魂:情思惆怅。
极目:尽力远望。
霏微:朦胧的样子。
暝:天黑。
萧索:萧疏冷落。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以孤独的堡垒和荒凉的亭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氛围。"雌霓挂雨,雄风拂槛"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风雨中的景色。随着季节转换,"一叶惊秋"和"残蝉噪晚"暗示了时光流逝,引发对往昔欢乐的回忆。词人遥指京城,感叹烟雾弥漫之处难以寻觅旧日欢聚。

接下来的情感转向哀愁,新愁与旧友离散的感慨交织,词人独自在高处凝望,心情沉重,"消魂无语"四字表达了深深的忧郁。远处的霁霭和零乱的暮鸦,以及南楼传来的画角声,共同渲染出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伴随着夕阳西下,更显孤独与落寞。

整体来看,柳永的《竹马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出词人在时空流转中对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过涧歇近

酒醒。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洞户银蟾移影。

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

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

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展转无眠,粲枕冰冷。

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

形式: 词牌: 过涧歇

少年游(其七)

帘垂深院冷萧萧。花外漏声遥。

青灯未灭,红窗闲卧,魂梦去迢迢。

薄情漫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

试问伊家,阿谁心绪,禁得恁无憀。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少年游(其九)

日高花榭懒梳头。无语倚妆楼。

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

王孙走马长楸陌,贪迷恋、少年游。

似恁疏狂,费人拘管,争似不风流。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凤衔杯(其二)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形式: 词牌: 凤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