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执中游山四诗(其四)高阳池

三年南雍居,十至高阳池。

鱼鸟如故人,相忘不相疑。

但持青莲叶,不倒白接䍦。

我与之子游,何似山公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汝砺在高阳池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三年南雍居,十至高阳池”两句,以时间的累积和频率的重复,展现了诗人对高阳池的深厚情感和频繁造访的亲密关系。高阳池作为背景,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场所。

“鱼鸟如故人,相忘不相疑”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鱼鸟视为老朋友,它们之间没有猜忌,只有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但持青莲叶,不倒白接䍦”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青莲叶和白接䍦(一种酒器)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的聚会,通过这些日常之物,传达出聚会的轻松愉快氛围,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我与之子游,何似山公时”一句,将当前的聚会与历史上的名士山涛的聚会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赞美。山公时,通常指山涛与好友聚会的时刻,这里用以强调此次聚会的愉悦和意义非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

收录诗词(1146)

彭汝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内乡山中(其一)

野人住山中,不见山色好。

我行久尘土,窥览慰怀抱。

禹稷不乏人,翻焉忆商皓。

使我有以食,甘于此山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内乡山中(其二)

静喧岂殊途,能静理亦好。

所以见山色,爱之置怀抱。

揽镜照须发,已如霜雪皓。

吾方与神游,未肯尘土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寄叶法曹

参军琢玉为天性,灵台一点秋江静。

少年勤苦取富贵,不知勤苦今为病。

世人喜邪疾中正,爱君与物终无竞。

围棋坐争百局胜,雕弓力挽六钧劲。

棋子劳神弓力硬,此图养疾俱非令。

作诗劝君今勿更,诗书自足资游泳。

奥室重帘锁幽径,我不见君心怲怲。

疾病勿忧有天命,恺悌君子神所庆。

形式: 古风

送皇甫法曹

始余来肥陵,问士得皇甫。

经年在闾巷,不肯出公府。

樽俎献酬间,为之赋翘楚。

今上襄阳官,拙诗愧兼取。

襄阳真名区,碑碣字多古。

能因东南风,取以寄予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