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如雪寒沙千里平,猛风虽尽浪犹惊。

草经青女全无色,雁过黄河别有声。

骑马久无浮宅梦,倚蓬忽动荡舟情。

可怜广武山常在,寂寞谁知竖子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袁中道的《渡黄河》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壮阔的冬日黄河景象。首句“如雪寒沙千里平”,以雪比喻黄河两岸的沙地,展现出一片辽阔而荒凉的景色。接着,“猛风虽尽浪犹惊”暗示尽管大风已停,但黄河波涛依旧翻滚,显示出黄河水势的不息与壮丽。

颔联“草经青女全无色,雁过黄河别有声”,通过写冬日草木因霜雪失去生机,以及北雁南飞时黄河上空的独特声响,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冷寂和自然的变化。诗人借此寓言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变迁。

颈联“骑马久无浮宅梦,倚蓬忽动荡舟情”,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了自己的漂泊生涯,骑马已久,却不再有安居乐业的梦想,倚靠蓬舟,又勾起了乘船渡河的感触,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尾联“可怜广武山常在,寂寞谁知竖子名”,以广武山的永恒与自身的短暂对比,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感慨。广武山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而自己作为“竖子”(指地位不高的人)的名字,恐怕只有少数人知晓,流露出一种被遗忘的寂寥之感。

总的来说,袁中道的这首《渡黄河》以黄河为背景,寓言人生,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7)

袁中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 字:小修
  • 籍贯:明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70—1623

相关古诗词

病余偶成

身入膻途已二年,铜乌蓄口罢谈禅。

浮名应作高官障,多病翻成静者缘。

风过蔬畦交薤字,雨清石径盛苔钱。

昨宵忽作家园梦,笑上车湖旧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其一)

春水平田鹭一群,黄花陌上野香薰。

若为雨霁犹屯雾,总以松多易染云。

洞拂古莎来鹿女,原留新迹过山君。

马蹄闲踏萧森影,夜月朝曦两不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其二)

长途一缕蚀山腰,麇至时逢伐木樵。

地僻乍存三两户,溪多何止百千桥。

小园处处花相接,远望重重雪未消。

半壁已惊千丈落,登峰犹自路迢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其三)

几回披叶与穿花,于役登临望已奢。

驿路只随晴雪去,山程常被晚云遮。

何村不是王官谷,到处堪为处士家。

石骨鳞鳞溪练疾,故将竹筏代游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