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三)

饥蚊青而化,怒目虬两须。

黄昏与我遇,且复少踟蹰。

肌肤恣啖齧,熟视不可驱。

中宵盛徒党,意气若有馀。

伤哉陷阱虎,有时被囚拘。

求食至摇尾,曾此蚊不如。

云龙困蝼蚁,此语不可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蚊子为切入点,描绘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诗人通过蚊子的形象,将之比喻为陷阱中的老虎,形象地揭示了蚊子虽小却能给人带来极大困扰的事实。同时,诗人也借由蚊子与虎的对比,表达了对弱小生命在生存竞争中所面临的艰难处境的同情。

诗中“饥蚊青而化,怒目虬两须”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蚊子的形象,青色的身体、怒目的表情以及虬曲的胡须,都赋予了蚊子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威胁感。接着,“黄昏与我遇,且复少踟蹰”则描述了蚊子在黄昏时分对人的侵扰,即使短暂的停留也不得安宁。

“肌肤恣啖齧,熟视不可驱”进一步强调了蚊子的贪婪和难以驱赶,它们肆无忌惮地吸食人的血液,即使被注视也无法轻易摆脱。而“中宵盛徒党,意气若有馀”则暗示了蚊子不仅个体强大,还有着庞大的群体力量,它们在夜晚聚集,展现出一种不可忽视的气势。

最后,“伤哉陷阱虎,有时被囚拘。求食至摇尾,曾此蚊不如”表达了对弱小生命在生存斗争中的无奈和悲哀。诗人将蚊子与虎进行对比,指出即便是强大的虎,在食物面前也会变得温顺,而蚊子却能在人类面前为所欲为,这不仅是对蚊子的讽刺,也是对自然界中弱肉强食法则的一种深刻反思。

“云龙困蝼蚁,此语不可诬”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弱小的生命在强大的自然法则面前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现象并非虚构或夸张,而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蚊子这一常见生物的观察与思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之间的关系与自然法则的普遍性。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秋日三首(其一)

诸卿谈笑赏先登,我欲从之病不能。

门闭日长公事少,祇疑身是住庵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秋日三首(其二)

尘满文书灯暗檠,荒城相望数残更。

莫言愁罢无佳处,睡正熟时闻雨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秋日三首(其三)

往来奔走看渠忙,疾病低回却未妨。

唤客不须嫌酒恶,隔墙时喜送橙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橙二首(其一)

西风吹雁欲斜行,小槛寒花却未香。

将谓诸公频载酒,枉留橙菊十分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