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其二)

几年相约在林丘,眼见京江更阻游。

遗我珠玑何以报,恨无瑶玉与公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多年来我们约定在山林间相聚
如今京江水势汹涌,阻碍了我们的游赏

注释

相约:约定。
林丘:山林。
京江:长江下游的别称,这里指代江河。
阻游:阻碍游玩。
遗我:赠予我。
珠玑:比喻珍贵的物品,这里可能指诗文或礼物。
何以报:用什么来回报。
瑶玉:美玉,象征珍贵之物。
公舟:你的船,这里可能指代对方的旅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无奈的情感。

"几年相约在林丘"一句,表明诗人与某位朋友有过多次聚会的承诺,这里的“林丘”可能是指两人曾经约定见面的地方。接下来的"眼见京江更阻游"则透露了目前因为种种原因,如地理距离或其他外在障碍,导致难以相见。

"遗我珠玑何以报"中,“珠玑”指的是珍贵的玉石,这里代指朋友赠予的礼物。诗人问自己这些宝物应该如何回报,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的感激。

最后一句“恨无瑶玉与公舟”,则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在古代文化中,“瑶玉”象征着高洁无暇之物,而“公舟”则是指共有的交通工具,能够使人顺利到达彼方的载体。诗人希望有瑶玉一样珍贵的东西来回报朋友,但又感到遗憾,因为没有这样贵重的礼物,也没有便捷的方式能让他们相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友谊的情深与隔离带来的无奈。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用典型的象征手法传递着深沉的情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其一)

身先诸老斡枢机,再见王门阖左扉。

但恨东归相值晚,岂知临别更心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学士院燕侍郎画图

六幅生绡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

去年今日长干里,遥望钟山与此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定林

定林青木老参天,横贯东南一道泉。

六月杖藜寻石路,午阴多处弄潺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