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山中夏日》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的隐逸生活和淡泊心境。首句“祸福无门祗自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理解,认为祸福并非外在所赐,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选择归隐山林,体现了明哲保身的智慧。
第二句“始知明哲愿山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第三句“谁能白首儒衣敝”以反问形式,表达了对那些终身为官、衣不解带的士大夫生活的质疑,暗示自己更愿意过简朴的生活,与黄鹂共处夏日浓荫。
接下来,“吟对黄鹂夏木深”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场景,黄鹂鸣叫,夏日树林幽深,读书成为他的乐事,官事不再萦绕心头。“赖有故书堪寓目”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精神寄托,而“已无官事可婴心”则再次强调了他对官场的疏离。
尾联“凉风满扇清樽在,只此人生直万金”以清凉的夏风、满扇和清酒,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他认为这样的隐居生活价值无比,胜过世间一切财富。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中夏日的景象,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