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思悲翁》,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诗中以“思悲翁”为题,通过描述对一位老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
首句“思悲翁,翁何悲”,直接点明主题,引出对老人悲苦生活的思考。接下来,“南山有台,北山有薇”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南山之台,或许代表了老人曾经的辉煌或幸福;而北山之薇,则可能暗示了当前的困顿或孤独。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在自然景象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落。
“我思翁,泪沾裳”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泪水不仅湿润了衣裳,也湿润了读者的心田,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岁月已徂道路长,荆棘满山川无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以及人生旅途的艰难与坎坷。岁月无情地流逝,道路漫长且充满荆棘,象征着人生的不易和挑战。同时,这里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人间疾苦的隐喻,增加了诗歌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思悲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注。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