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三月晦二首(其一)

随风逐浪剧蓬萍,圆首何曾解最灵。

笔砚近来多自弃,不关妖气暗文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翻译

我如同蓬草和浮萍般随风漂泊,头部圆润却从未懂得真正的聪明。
近年来渐渐放弃了笔墨,这与文运衰败的妖气有关。

注释

随风逐浪:像蓬草和浮萍一样随风飘荡,形容生活动荡不定。
剧蓬萍:比喻生活动荡不定,像蓬草和浮萍一样。
圆首:指人的头,这里借指人,暗示愚笨。
解最灵:理解事物的智慧。
笔砚:文房四宝之一,这里代指写作和学问。
自弃:自己放弃,指放弃学业或写作。
不关:与...无关。
妖气:这里比喻不吉利的气氛或运势。
暗文星:文星,古代指主管文学的星宿,这里指文运。暗,表示文运衰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映射。"随风逐浪剧蓬萍,圆首何曾解最灵"两句,通过对蓬萍草随风摇摆、形态多变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和自然韵律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圆首"一词,更添了一份柔和之感,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生长状态的向往。

而后两句"笔砚近来多自弃,不关妖气暗文星"则透露出一种放弃和超然的心态。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书写、创作乃至世俗纷争的一种疏离感,"不关妖气暗文星"更是表现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态度,仿佛诗人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羁绊,达到了一个更为纯粹和精神的层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创作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戊午三月晦二首(其二)

牛誇棋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

岂似小敷春水涨,年年鸾鹤待仙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永夜

永夜疑无日,危时只赖山。

旷怀休戚外,孤迹是非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白菊六首(其一)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白菊六首(其二)

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

犹胜江南隐居士,诗魔终袅负孤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