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寄梁伯遐

西风习习生庭树,衰草黄花照病颜。

沧海雁南空怅望,白云家在未能还。

身如倦鸟常思止,门对寒流独掩关。

遥羡君为尘外客,醉扶藜杖向秋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联“西风习习生庭树,衰草黄花照病颜”以自然景色衬托出诗人的身体不适和精神疲惫,西风、衰草、黄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映照出诗人病态的面容,暗示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颔联“沧海雁南空怅望,白云家在未能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望着南飞的大雁,心中涌起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白云家在未能还”则直接表达了无法归家的遗憾与无奈。大雁南飞象征着自由与回归,与诗人渴望回家却不能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颈联“身如倦鸟常思止,门对寒流独掩关”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疲倦的鸟儿,渴望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门对寒流独掩关”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寂的画面,诗人独自面对门外的寒流,关闭心门,暗示了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尾联“遥羡君为尘外客,醉扶藜杖向秋山”则转向对友人的羡慕与向往。诗人想象友人作为远离尘世的隐士,在秋天的山中自由自在地行走,饮酒扶杖,享受着宁静与自由。这一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也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渴望自由的情感世界,语言含蓄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潘子上兼寄其伯氏

三城杨柳带愁生,归客临江问去程。

芳草不堪随作别,青山无那送将行。

津楼过雨闻归雁,水树迎春唤早莺。

为问君家康乐道,西堂频夜若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汪伯耳

十年漂泊向湘流,垂老仍为汗漫游。

杨柳烟江分别袂,桃花春水送行舟。

江湖未许从初服,风雨谁能念敝裘。

归去建陵莫留滞,故乡原不是并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灵芝为魏少参赋

薇垣春暖木欣欣,中有灵根更不群。

秀结月精饶瑞色,气钟云母吐清氛。

三重青盖朝迎日,九曲琼枝夜照云。

已借金光被南土,好将承露奉明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王大将军

珠崖一战解征衣,回首沧江忆钓矶。

长剑夜悬南斗去,扁舟秋泛五湖归。

霜天漠漠猿啼断,云海冥冥雁去微。

西北只今烽火在,何时还向玉关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