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玉师失鹦鹉(其二)

淡烟白浦月黄昏,倚遍阑干空倚门。

接翅定思云外侣,偷栖应望水边村。

尽传世上新诗去,惟有笼中旧物存。

便是却来休更养,不能成事只能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失宠鹦鹉的孤独与哀愁。首句“淡烟白浦月黄昏”,以淡淡的烟雾、白色的水边和昏黄的月色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倚遍阑干空倚门”一句,通过鹦鹉独自倚靠栏杆、徒劳地向外张望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它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的“接翅定思云外侣,偷栖应望水边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鹦鹉的情感世界。它在怀念着远方的同伴,渴望着能够再次与它们相聚,甚至在梦中都希望能偷偷栖息在水边的村庄,寻找一丝慰藉。这种对自由与团聚的向往,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鹦鹉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尽传世上新诗去,惟有笼中旧物存”两句,将视角转向人类社会,揭示了鹦鹉命运的悲剧性。尽管世上的诗人不断吟唱着赞美与颂扬,但真正能理解并珍惜鹦鹉之美的,唯有它的主人。这句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鹦鹉被囚禁的命运以及它与外界价值观念之间的隔阂。

最后,“便是却来休更养,不能成事只能言”两句,表达了对鹦鹉命运的同情与无奈。即使主人再次接纳它,也无法改变它内心的痛苦与无法实现的梦想。这里不仅是对鹦鹉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类社会中某些现象的反思——有时,我们给予的关爱与自由,可能并不足以满足生命的真正需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以及生命在不同境遇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谢蒋颖叔(其一)

赤帷大乘皇华使,鸣玉锵金访教官。

红旆缓摇春日晚,清风先入泮宫寒。

一瓢郑叟醉初醒,五柳陶翁卧不安。

便著青衫迎谢傅,更无茶果荐杯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谢蒋颖叔(其二)

吟翁未去水云閒,坐假虚名屈上官。

忽似仰山心貌竦,更思言事骨毛寒。

绣衣自可招黄绶,星弁须来对鹖冠。

莫怪开门迎候早,今冬无雪卧袁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泣谢陈德任

义重江湖叟,情施墟墓閒。

孤魂慰长夜,老泪湿衰颜。

一奠方铭骨,三年更倚山。

更分心两处,恍惚自收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汤令

所幸生平世,甘于贫与痾。

被誉嗤杜簿,挟勇耻荆轲。

已恨逢君晚,无辞教我多。

野芹容一献,更索采樵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