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观蔡忠惠故居时的所见所感。开篇“维蔡郡之望,过者必式闾”写出了对蔡忠惠家宅的仰望与尊崇之情。随后的“严严端明厅,遗像犹肃如”则形象地描绘了厅堂庄严肃穆的气氛以及保存着主人遗容的画像。
诗中还提及到主人手泽丰富和珍贵的收藏,这些都被安置在精美的笥柜之内。接下来的“比颜倍秀丽,视柳加敷腴”则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书法作品的雅致与优美,以及对古人墨迹的深切赞赏。
后文中的“亳杭两记在,妙与蜡本殊。洛桥字尤佳,其大径尺馀”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书法风格和技巧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对古代名臣帖子的推崇之情。
“坐令承学士,若睹庆历初”一句则是说坐在这座宅邸中,仿佛回到了过去某个时期的学术盛世。紧接着,“向来故家物,聚散何忽诸”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遗物和曾经繁华场景的感慨。
“祭器抱它适,玉轴弃路隅”则写出了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之情,而“端明梦奠时,应门惟一孤”则是诗人在这座宅邸中所体会到的寂寞与孤独。
最后,“厥裔日以蕃,庙院蜂房居。寸纸惜如命,不博明月珠”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于每一寸纸张、每一个文字都视若珍宝的心态。而“乃知儒泽远,浮荣无根株”则是对士人风范的赞美和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
整个诗篇通过对蔡忠惠家观中墨迹的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深情怀念,展现了诗人的学养与文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士人风范、书法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推崇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