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危声合鼓吹,绝弄混笙篪。
管饶知气促,钗动觉唇移。
箫史安为贵,能令秦女随。
这首《咏箫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箫声的魅力与影响力。开篇“危声合鼓吹,绝弄混笙篪”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箫声与鼓吹、笙篪进行对比,突出箫声的独特与不凡。接着,“管饶知气促,钗动觉唇移”则通过旁观者的感受,进一步强化了箫声的感染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紧张与变化。最后,“箫史安为贵,能令秦女随”一句,借用了典故,表达了箫声之妙,竟能使传说中的秦女为之倾倒,以此来赞美箫声的非凡魅力和艺术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箫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美妙,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审美情趣。
不详
南朝梁代文学家。名潜,以字行。刘孝绰弟。随同出镇益州,兼记室。后又随晋安王萧纲出镇襄阳。曾出使北魏。累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历任临海太守、豫章内史。后来侯景叛乱,州郡失陷。大宝元年(550)病逝
莲名堪百万,石姓重千金。
不解无情物,那得似人心。
回履裾香散,飘衫钿响传。
低钗依促管,曼睇入繁弦。
转袖随歌发,顿履赴弦馀。
度行过接手,回身乍敛裾。
依歌移弱步,傍烛艳新妆。
徐来翻应节,乱去反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