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诗并序

天生圣人,为民立极。六合顺轨,九围承式。

惟辟奉天,惟以乂民。民物乃康,祥祯聿臻。

于赫圣皇,允惟民主。仁覆普天,德超邃古。

时维仲冬,雨雪愆期。圣心恻然,轸我民饥。

曰灾所由,厥咎在朕。我其躬祷,为民请命。

斋肃郊坛,庭燎有辉。大君戾止,淠淠龙旂。

既类既旅,对越在上。神监孔昭,锡之灵贶。

始自西北,有渰浮浮。迨于既夕,望之油油。

诘旦礼成,雪霰交集。飞若玉屑,化为琼液。

匪亟匪徐,巧当其时。惟帝克诚,昭假不迟。

弥望皑皑,藏污掩慝。其令所加,岁无螟蜷。

既沾既足,我亩我疆。其兆维何,丰年穰穰。

颂声载路,既阜民生,乃永皇祚。

勿谓蚩蚩,民惟邦畿。勿谓茫茫,天高听卑。

天难忱斯,惟德是保。惟皇祗德,奉若天道。

厥德不回,受禄于天。臣拜稽首,天子万年。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林文俊对于圣明君主的赞颂与祈祷,以及对瑞雪降临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对圣人的崇敬,认为他们是上天赋予人间的极至,负责引导和治理国家,使民众安康,带来吉祥。

诗的开头提到“天生圣人”,强调圣人的天授之职,他们遵循天意,治理国家,使万物得以安宁。接着描述了圣人面对民众饥荒时的悲悯之心,主动承担过错,并亲自前往祭祀天地,为民众祈求福祉。

在祭祀仪式中,圣人庄严地来到郊外的祭坛,点燃象征光明的庭燎,整个场景庄严肃穆。通过祭祀,圣人希望得到上天的庇佑,赐予民众丰饶的恩泽。诗中描绘了祭祀后,天空中开始飘落瑞雪,如同玉屑般轻盈,化为琼液,既不急也不缓,恰到好处地应时而降。

瑞雪不仅覆盖了大地,使景色一片洁白,还预示着没有害虫侵扰,农作物丰收,百姓生活富足。诗中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认为他们的德行能够得到上天的保佑,带来繁荣昌盛。

最后,诗人以谦卑的态度向君主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君主万寿无疆。整首诗充满了对圣明君主的赞美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理想君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128)

林文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 字:汝英
  • 号:方斋
  • 籍贯:明福建莆田
  • 生卒年:1487—1536

相关古诗词

剑津早发

孤舟投野宿,客睡何曾牢。

起坐候明发,去意又滔滔。

雾深埋虎豹,峡坼睡鼍鳌。

况乃风水恶,舟行牵挽劳。

叹息谓役夫,吾应愧尔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作室三章为李成章作

爰作斯室,习卜之吉。基之构之,以燕以翼。

君子于居,以食以息。彼后也贤思,弗坠于绩。

爰作斯堂,抡木之良。

曰梓曰楠,曰百其章,斯工斯臧。

君子于居,咏笑且扬。彼后也昌思,有缉于光。

爰作斯门,于河之坟。有焕其文,有岸其枨。

车也斯屯,马也斯奔。君子之德之存,彼后也蕃。

于公之子,于公之孙。

形式: 四言诗

别张仲明

欲别执君手,君行忆侬否。

日暮愁翻飞,江头立搔首。

山回人不见,风帆出高柳。

明明尧舜朝,此别岂应有。

愿子竭忠赤,益酬主恩厚。

往事何足论,逢人须闭口。

葳蕤菊与兰,岁晏还相守。

无令秋霜至,摧没随藜莠。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寄寿汪石潭宗伯

申甫不可作,二疏迹难追。

公家贤弟昆,视之奚愧为。

名满天地间,身在云水涯。

譬彼双凤凰,高翔不可羁。

我愿采芳菊,泛彼黄金卮。

云端托飞鸟,为我往遗之。

斯以制颓龄,永为国羽仪。

幸此未暮年,起佐休明时。

勋华正在御,邈哉皋与夔。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