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三首(其二)

暝烟寒飐秋星碧,低低傍帘穿户。

露洗还明,风吹不灭,团扇轻教黏住。

迷藏院宇,正蟾月窥人,又无寻处。

画烛银屏,坠欢空有碎蛩诉。

清宵漏长梦阻,悄惊梧叶下,凉影飞度。

瘦竹虚廊,枯兰断甃,曾照离魂归去。

相思更苦,任尘黯书灯,练囊谁贮。

解认前生,草根栖暗雨。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台城路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美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暝烟寒飐秋星碧”,以“暝烟”、“寒飐”、“秋星”等词勾勒出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烟雾在微寒中摇曳,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碧绿的光芒,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低低傍帘穿户”一句,将视线拉近,描绘了烟雾轻柔地贴近窗帘,穿过门户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露洗还明,风吹不灭,团扇轻教黏住”几句,通过露水的洗涤使得星辰更加明亮,即使风吹也无法熄灭它们的光芒,而团扇轻轻粘住了这些星辰,仿佛是自然界的某种奇妙互动,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

“迷藏院宇,正蟾月窥人,又无寻处”则将视角转向了庭院中的月亮,它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在院落中捉迷藏,时隐时现,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既神秘又亲切的感觉。同时,月亮的“无寻处”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画烛银屏,坠欢空有碎蛩诉”两句,将画面转至室内,画烛与银屏映衬出一种古典的美感,然而欢乐已逝,只有破碎的蟋蟀声在诉说着往日的欢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感慨。

“清宵漏长梦阻,悄惊梧叶下,凉影飞度”描绘了深夜的寂静与孤独,滴答的钟声似乎阻断了梦境,梧桐叶在微风中悄悄落下,投下一片凉爽的阴影,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瘦竹虚廊,枯兰断甃,曾照离魂归去”几句,通过瘦竹、虚廊、枯兰、断甃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曾经照亮过离别灵魂的景象如今已成过往,留给诗人的只有深深的思念与回忆。

最后,“相思更苦,任尘黯书灯,练囊谁贮。解认前生,草根栖暗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书灯的黯淡、练囊无人保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而“解认前生,草根栖暗雨”则寄托了诗人对于生命轮回、前因后果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台城路三首(其三)

冷吟渐入梅花梦,悽悽雁声催晓。

湿重帆迟,波凝岸寂,碎泻银河多少。

天涯缥缈,正沙尾风回,柁牙云绕。

剩得琼箫,艳词难付小红了。长桥旧游在否?

两三株断柳,曾倚孤棹。

病枕支愁,征衣浣泪,谁信如今怀抱。

江湖岁杪,羡画里闲身,一蓑归早。

隐约遥山,睡眉休更扫。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西子妆慢

支枕宿酲,系船冶思,细数花风余几。

卷帘却待燕归来,问西湖、绿阴浓未。

愁罗怨绮,总不剩、繁华梦里。

最无情、是曲尘吹粉,萍波流腻。

清游地,可惜匆匆,忍把韶光弃。

鼓残箫倦送黄昏,剩凄凉、六桥烟水。

闲门自闭,有谁识、看花心思。

正销凝,一片啼鸦唤起。

形式: 词牌: 西子妆

西江月

翠被香添夜夜,琐窗人唤卿卿。

如今不是旧风情,愁醉愁眠愁醒。

倚幌疏灯明灭,过墙残笛凄清。

梦随凉月绕阶行,踏碎一枝花影。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忆旧游二首(其一)

记衫笼翠羽,袖拂乌丝,浅醉闲吟。

步屧西村近,正毵毵细柳,摇飏春阴。

画阁有人垂手,香袅绣帘深。

只燕子还来,应从那日,看到如今。

重寻旧游地,剩一树樱桃,落尽红心。

罗袜花虫蠹,况歌纨舞绮,事事销沈。

莫倚夕阳栏槛,愁黛蹙遥岑。

待梦绕烟芜,娟娟月上寒又侵。

形式: 词牌: 忆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