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

龙门何峥嵘,此地表奇迹。

山分两崖青,天豁一罅白。

知非禹功凿,想是鬼手劈。

长为风雨关,开阖自朝夕。

深合未吐云,对峙不崩石。

日光寒易倾,苔色阴更积。

只宜过此内,便与人境隔。

始窥已幽深,渐入尤险窄。

暗中把危藤,蜿蜒欲惊魄。

僧留看古刻,敲火照绝壁。

晚闻松竹号,汹若波浪激。

不知神鱼飞,到此谁点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门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龙门的雄伟和神秘。首句“龙门何峥嵘,此地表奇迹”直接点出龙门的非凡之处,随后通过“山分两崖青,天豁一罅白”描绘了龙门的自然景观,山崖青翠,天空豁然开朗,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知非禹功凿,想是鬼手劈”表达了对龙门形成的猜测,既非人力所为,也非自然之力,而是仿佛鬼斧神工一般。接下来的几句“长为风雨关,开阖自朝夕。深合未吐云,对峙不崩石”则进一步描绘了龙门的动态美,风雨中的变化,以及云雾缭绕、坚不可摧的岩石,展现出龙门的坚韧与神秘。

“日光寒易倾,苔色阴更积”则从光线和植被的角度,表现了龙门在不同时间的景色变化,阳光下的寒冷与阴影中的积累,都增添了龙门的神秘氛围。“只宜过此内,便与人境隔”则表达了进入龙门后,仿佛与世隔绝的感觉,强调了其独特的存在感。“始窥已幽深,渐入尤险窄”描述了深入龙门后的感受,越往里走,环境越显得幽深且险窄。“暗中把危藤,蜿蜒欲惊魄”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探索过程中的紧张与刺激。“僧留看古刻,敲火照绝壁”描绘了僧人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古老碑刻,并利用火光照亮绝壁的情景,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晚闻松竹号,汹若波浪激”则通过夜晚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如海浪般的壮阔氛围。“不知神鱼飞,到此谁点额”以神鱼的传说结尾,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门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融入了人文历史的深度,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送滁守周鼎秩满复任

圣代车书一,登庸崇俊良。

礼罗天下士,铨选核精详。

维时使君贤,经术成老苍。

较艺骋奇健,机发能穿杨。

云深阊阖开,韦素拜天皇。

服命展骥足,弦歌殊未央。

莱芜既奏最,五马来滁阳。

滁阳古名郡,前修政声扬。

世际昌运期,赫奕神龙骧。

天戈一挥埽,晏然静八荒。

疆理廓汉宋,雍熙绍虞唐。

郡县古封国,守令诚赞襄。

煌煌大驾来,迢迢山驿长。

矧复凋瘵馀,编氓杂淳庞。

騋牝遍畿甸,闾阎课耕桑。

处置谅惟艰,敷布政有常。

奉承良靡倦,抚字亦多方。

政平淮土安,报最信无双。

锡宴新恩渥,重开旧印章。

琅琊青入望,滁水绿弥茫。

父老应郊候,群僚拟进觞。

通衢欢蔼蔼,田野喜洋洋。

云开丰岭出,亭古酿泉香。

莅政中都近,蜚声舆论扬。

愿言终此惠,遗爱咏甘棠。

而我藉馀荫,丰年储稻粱。

归来松林下,哦诗颂龚黄。

会看屏疏徵,勋业佐岩廊。

形式: 古风

和陶

我生虽阨穷,墙屋亦苟完。

集芳被荷衣,隐居思鹖冠。

素无怨怼心,安有忧戚颜。

明月照溪堂,清风隐柴关。

螺杯偶独酌,焦尾时一弹。

悠悠五噫歌,远怀梁伯鸾。

庭前种梧竹,清秋共高寒。

形式: 古风

秋山怀友

天寒草木疏,落日照平野。

孤云西北驰,独鸟东南下。

仰聆寒蝉悲,俯见惊湍泻。

物情自索寞,秋色正潇洒。

良朋久相违,离思何由写。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正月十四日西山感兴

久旷山水游,今晨愿无违。

松林收残雨,郊原澹朝晖。

憩涧弄清泚,缘冈陟翠微。

池鱼暖始游,岩花寒尚稀。

高人坐空堂,深竹对岩扉。

山中闻犬吠,谷口见樵归。

心赏适有契,仙游讵能希。

赖此一樽酒,暂然息尘机。

古来朝市间,荣华多是非。

所以首阳士,白首常采薇。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