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
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一作“浮云”。
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
一作“法船”。
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
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
一作“惟慧”。
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
一作“一塔”。
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送僧归日本》。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出国僧人的惆怅与祝愿。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回国的心境,仿佛一切都在梦中发生,一种超脱世俗的随遇而安。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这里写出了僧人乘坐的船只似乎浮在天际,其旅途之遥远如同渡过沧海,而他们所乘之物则是佛法赋予的轻舟,与世俗之重相比显得格外轻巧。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僧人在水面上修行禅定,与月亮相通,而水中的鱼龙也似乎能听到来自佛国的梵天之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情感,对于僧人手中那盏孤独的灯光充满同情,这份光芒即使在万里的距离也能照亮心中的见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展现了出国僧人的超然物外与诗人深切的情感交流。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裴頔侍御使蜀

柱史才年四十强,须髯玄发美清扬。

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轺满路光。

锦水繁花添丽藻,峨嵋明月引飞觞。

多才自有云霄望,计日应追鸳鹭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薛八谪居

东水将孤客,南行路几千。

虹翻潮上雨,鸟落瘴中天。

谪去宁留恨,思归岂待年。

衔杯且一醉,别泪莫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衡阳归客

归客爱鸣榔,南征忆旧乡。

江山追宋玉,云雨忆荆王。

醉里宜城近,歌中郢路长。

怜君从此去,日夕望三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重送陆侍御使日本

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

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

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

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