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中秋佳节,主人贝琼设宴款待友人,包括景渊副使和子仁理问,尽管遭遇风雨突变,但众人并未扫兴,反而在雨停后欣赏满月,饮酒赋诗,直至大醉方休。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溪云通月转金盘”,以“金盘”比喻月亮,生动描绘了月光如水,洒满大地的景象,溪边的云雾与之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石上移樽兴未阑”,描述了众人将酒杯从地上移到石头上,继续畅饮,兴致未尽的情景。这既体现了聚会的随意与自在,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可惜少年今总老,莫辞良夜试同看”,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诗人提醒大家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共同欣赏这难得的良夜。
“玉人不得携王赵,词客犹能敌孟韩”,这里使用了典故,将友人比作才华横溢的文人,即使不能像古代的王安石、赵孟頫那样显赫,也能像孟浩然、韩愈那样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友谊的赞美。
“细数中秋知又几,松花新酒更须乾”,诗人通过询问再次相聚的中秋还有多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邀请大家再干一杯新酿的松花酒,继续享受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友情和时光的感慨,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时的风雅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