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寺晚归赠益山长老

粥鱼声已罢,日暮掩柴扉。

送客月在地,出山云满衣。

灯明闻犬吠,松暗见萤飞。

深夜长廊静,多应独自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正觉寺晚归赠益山长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山寺夜晚景象。首句“粥鱼声已罢”,以清晨僧人煮粥喂鱼的声音结束一天的劳作,暗示了时光流转。接着,“日暮掩柴扉”,写诗人傍晚时分关闭柴门,准备归去,透露出一种淡泊与宁静。

“送客月在地”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如同送别远行的客人,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而“出山云满衣”则通过云雾缭绕的形象,暗示诗人即将离开寺庙,回归尘世,衣衫被山间云气浸染,富有诗意。

“灯明闻犬吠,松暗见萤飞”进一步描绘了山寺夜晚的细节,明亮的灯光下传来犬吠,暗处松林中闪烁着萤火虫,动静结合,增添了神秘感。最后两句“深夜长廊静,多应独自归”,以寂静的长廊和孤独的归者,表达了诗人深夜独行的落寞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正觉寺的夜晚,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禅寺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尘世生活的淡淡留恋。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次崔镇壁间韵

木落岁时晏,黄云欲雪天。

买舟河下客,立马渡头船。

野迥风欺帽,天寒袖裹鞭。

夜眠三鼓后,晓发五更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王御史

御史传天语,飞霜到海垠。

浙江潮似雪,闽土腊如春。

孤客见明月,乱山愁远人。

何时动归兴,家有白头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管元帅南征(其一)

楚帆风一叶,此去几时还。

日暮汉江碧,雨晴湘竹斑。

边声连草木,野色动荆蛮。

决策平徭后,归心北固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管元帅南征(其二)过淮安畅曾伯都事幽居

万事归来好,淮阴二亩园。

教儿书满架,过客酒盈樽。

野水到门外,渔船系树根。

除书下霄汉,坐席恐难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