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

偶因传语者,识得点头谁。

真宰互相答,太虚原不知。

求声出幽谷,闻籁忆南綦。

此意难为赠,潮音长与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成鹫的《响石》描绘了一种微妙的心境交流。首句“偶因传语者”,暗示通过某种媒介或偶然的机会,诗人得以与某种神秘的存在沟通。次句“识得点头谁”,形象地写出这种交流中的默契,仿佛对方通过无声的点头回应了诗人的理解。

“真宰互相答”中的“真宰”通常指天地自然的主宰,这里可能象征着宇宙间的某种力量,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互动和对话。“太虚原不知”,则进一步强调这种交流超越了世俗的理解,只有诗人和“真宰”之间心领神会。

“求声出幽谷,闻籁忆南綦”两句,将声音比喻为山谷回荡的籁籁之音,诗人仿佛在倾听来自自然深处的声音,同时回忆起遥远的南方(南綦),可能寓含着对远方或过去的思念。

最后两句“此意难为赠,潮音长与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然交流的珍视,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期待着与这种“潮音”(可能象征着自然的韵律或内心的感悟)长久相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内心世界之间的深刻共鸣,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云洞雨后观瀑

曾听樵僧说此奇,今游果尔弗吾欺。

百年忆眼观不足,七十二峰来悔迟。

喧寂解当同体处,身心方是得閒时。

一条白练从何去,惟有云岩静者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募修海潮岩

祖公一片閒田地,付与灵泉自主张。

天遣五丁开半壁,谁教七日凿中央。

上方钟鼓潮音应,万里风涛海印光。

欲识普陀真面目,逢人惟劝解空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北山探梅,与社中诸子订买山之约

东林满林花尽开,北山之北何如哉。

故人留客不归去,许我买山方到来。

茅店板桥好乘兴,冻云老鹤休相猜。

明年此地有宾主,一日往还能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将入丹霞留别同学

名山说着便精神,夜束腰包晓问津。

老去尚能誇健足,从来不信有閒身。

岭梅开日匆匆别,岳雪消时处处春。

我自不留君不去,中间得失问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