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成鹫的《响石》描绘了一种微妙的心境交流。首句“偶因传语者”,暗示通过某种媒介或偶然的机会,诗人得以与某种神秘的存在沟通。次句“识得点头谁”,形象地写出这种交流中的默契,仿佛对方通过无声的点头回应了诗人的理解。
“真宰互相答”中的“真宰”通常指天地自然的主宰,这里可能象征着宇宙间的某种力量,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互动和对话。“太虚原不知”,则进一步强调这种交流超越了世俗的理解,只有诗人和“真宰”之间心领神会。
“求声出幽谷,闻籁忆南綦”两句,将声音比喻为山谷回荡的籁籁之音,诗人仿佛在倾听来自自然深处的声音,同时回忆起遥远的南方(南綦),可能寓含着对远方或过去的思念。
最后两句“此意难为赠,潮音长与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然交流的珍视,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期待着与这种“潮音”(可能象征着自然的韵律或内心的感悟)长久相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内心世界之间的深刻共鸣,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