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堤送别一首

白公堤边绿杨树,北上行舟攀此去。

拂送征人每不还,摇斜红日留难驻。

千古悲歌散紫云,片时帆影迷江雾。

莫向河梁怆别离,人生总是浮萍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白公堤边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白公堤边的绿杨树为背景,通过行舟北上的动作,将送别的场景具象化。绿杨树不仅象征着离别,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流转。

“拂送征人每不还,摇斜红日留难驻。”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绿杨树和红日赋予情感,表达出送别时的不舍与无奈。绿杨树似乎在轻轻拂动,送别远行的征人,但征人却难以返回;红日摇曳,似乎也在挽留,但却难以停留。这种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离别的哀伤与时间的无情。

“千古悲歌散紫云,片时帆影迷江雾。”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千古以来的离别之歌,如同紫色的云烟般飘散,无法捕捉,只能在心中回响。而短暂的帆影,在江面上迷离,象征着离别后,远行之人如同江面的帆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线之外。这种对比,强化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莫向河梁怆别离,人生总是浮萍聚。”诗人劝慰道,不要在河边的桥梁上悲伤地告别,因为人生就像漂浮的浮萍,聚散无常。这句话既是对离别的一种超脱,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深刻理解。它提醒人们珍惜相聚的时光,同时也坦然面对离别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它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铁瓶篇一首

仙人飘飖自何至,绀发方瞳紫霞气。

金瓶贮酒醉枕之,玉山颓卧干将市。

时人不识谓凡流,转眼飞空那可求。

鼓琴知坐白羊石,吹笛应还黄鹤楼。

此瓶昔把玄丘去,至今犹记仙人处。

吴王宫西碧草春,千年空自想飙轮。

形式: 古风

送蔡子师古楚游一首

蔡经苏台秀,幽情爱山水。

家近毛公坛,身居洞天里。

时时春风棹一舟,吴王胜迹皆探求。

孤怀忽尔忆江汉,飘然特作襄阳游。

襄阳岘山青无改,轻裘缓带人何在。

古碑读之不流泪,空云功德高四海。

巍巍自有宇宙在,登贤眺圣俱尘埃。

君留翠微襟抱开,飞觞摇笔何徘徊。

清心复为清潭赏,桃花不言映君舫。

明月沿求弄珠女,锦波粼粼人巳往。

鹿门古城东,昔居庞德公。

亦有孟夫子,采药钦高风。

乘兴回舻金涧处,朗吟白云何时去。

考槃石床栖隐间,飞光独照青岩树。

今尔寻遗踪,攀践心无穷。

不见浩然子,徒看丹桂丛。

却笑纷纷长安下,朝朝䬃踏动车马。

从来宁老轩冕中,选丘遵壑情何寡。

予也怜君负逸调,襄阳名山复吟眺。

归来览尔大堤作,苏台把袂一长笑。

形式: 古风

齐女门访张叟留宴竹下一首

东吴张季鹰,高怀寄林下。

种竹成翠云,萝窗色堪把。

平生好酩酊,何曾废杯斝。

借问醉何处,习家池上头。

虽云五湖滨,宛对潇湘流。

不觉人间有黄屋,未尝一日无清秋。

我来脱巾坐终夕,开琴欲去还淹留。

形式: 古风

凤凰台歌送顾布政华玉之武林一首

凤凰台前动春草,春风吹拂金陵道。

白鹭亭边挂短杨,清溪阁上啼芳鸟。

吴中顾荣如谢公,东山抗步红霞表。

花开绮岸延举觞,云落清窗照挥洒。

去年予作秦淮客,新秋梧桐汉楼碧。

秦淮浮我鹦鹉杯,明月六龙齐下食。

江流东西别几时,帝为苍生起安石。

仙舟过泊姑胥台,相逢谈笑明星夕。

临川悠悠送公去,祖饯倾城垂柳处。

伐鼓扬旌适武林,天涯怅望桃花树。

飘飘揖谢凤凰台,凤凰青山湖上开。

凤凰南飞五云远,十一海郡皆春回。

行看振羽凤楼上,御苑应歌凤鸟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