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送大本渊明菊者成长句

丹叶萧萧秋肃肃,有人来献渊明菊。

渊明千古自高风,岁岁寒花照空谷。

金钿圆簇玉葳蕤,恍然彭泽归来时。

归来可是知几早,不肯为米归犹迟。

老夫家住深山里,彭泽知它在何许。

本不曾出不须归,冷面相看但欢喜。

况此妙绝难可名,不识何者为渊明。

与客绕花行复坐,一声幽鸟花前过。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意渐浓,丹叶瑟瑟,有人送来陶渊明喜爱的菊花。
陶渊明的高尚品格流传千年,他的菊花年年盛开在空寂山谷。
金黄的菊花簇拥如玉,仿佛彭泽县令归来的景象。
这早归之人究竟是谁?他宁可为志向而晚归,不愿只为温饱。
我居住在深山之中,不知彭泽是否也在这样的僻静之地。
我本无需回归尘世,面对清冷,心中只有欢喜。
这奇妙的景象难以言表,我分辨不出哪一朵是陶渊明的菊花。
与客人围绕花丛漫步又静坐,耳畔传来一声幽鸟飞过花前的声音。

注释

丹叶:秋天的红叶。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渊明菊:陶渊明喜欢的菊花。
高风:高尚的品格。
空谷:寂静的山谷。
金钿:金黄色的花蕊。
彭泽:陶渊明曾任官的地方。
知几早:指认识某人的时间早或晚。
冷面:形容清冷的面容。
妙绝:美妙至极。
幽鸟:隐藏在林中的鸟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中,有人送来菊花以纪念陶渊明。诗人赞美渊明高尚品格,即使身处深山,也不为世俗所动,坚守清高。他欣赏着精致的菊花,仿佛置身于彭泽归隐之时,感叹知其归隐之早,却不愿因生活所需而急于归乡。诗人表示自己本就居于深山,无需回归,对来访者持欢迎态度,更赞赏这菊花之美难以言表,连幽鸟也为之驻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的刻画,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敬仰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323)

钱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 字:子是
  • 号:融堂
  • 籍贯:严州淳安

相关古诗词

机舂歌

机舂结草溪之唇,翳桑古柳联清阴。

无人认得东流水,如此妙旨谁知音。

碧渠走峻琉璃滑,鸣瀑怒卷波澜阔。

飞轮转拨无已时,试问此机是谁发。

此机欲见妙无形,此机那复声可闻。

自从清浊未高下,直至而今无暂停。

上有茅斋人静止,日用变化心如水。

斋名果育定何如,为言只此机舂是。

形式: 古风

池上感梅

青梅如豆叶如钱,尚有馀花一颗圆。

应笑东君大时样,冰霜冷眼看春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竹所见梅

岁华冉冉走尘沙,望着家山便仙家。

竹所夜深风戛玉,道人消坐共梅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余与吕守之买舟西归林常甫吴清淑吕伯起出饯江楼古调以别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

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

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里。

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

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

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

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

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

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

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

修门亦旬月,朝夕相料理。

饯我江上楼,楼栏豁天宇。

海山渺无际,呼吸入窗几。

长鲸骇高浪,卷舒在吾趾。

风帆擘天出,揖别苦无语。

共挽春江涛,洒作苍生雨。

形式: 古风